<!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姓黃的婦女和年輕夫婦見姚進國要租的房並不在自己家,雖然稍感意外,卻並沒有猶豫,一起往姚氏祠另一個方向走去。
“這要出租的房子是我兄弟的,他年前到外面去打工,他的兒子在桃園上高中,平時住校,偶爾回來也是去我那裡,所以那房子就空了下來。”
姚進國說的不是別人,正是姚進步的房子。
一年前,大概是兒子在村子裡太過出名,讓姚進步覺得自己這個老爸實在是丟兒子的臉,便沒有繼續賴在家裡混,而是出去打工了。
當然,對兒子姚進步又是另外一個說法——去外面把他老婆,也就是姚知行的老媽找回來。
不管是再怎麼樣坑的爹,總希望在兒子面前有點面子,有些尊嚴的。
“我這侄子在學校學習好,每個月都有獎金來,這兩年下來手裡攢了不少錢。他瞧見房子空在那裡也是浪費,這一年又有不少人來村裡租房子,照顧孩子上學。就花錢請人將那幾間房子翻新裝修了一番,用來出租。”
姓黃的婦女聽了,笑道:“你這侄子倒真是了不得,學習好能得獎金,得了獎金還知道錢生錢。”
姚進國道:“幾年前我這侄子也是普通孩子,是劉校長調教的好,才這麼快就有了出息。所以說,你們把孩子送桃園來上學沒錯,小學家長在附近租房陪讀是辛苦了點,但如果孩子爭氣,上學期間說不定就把這房租賺回來了。”
要來桃園上小學的正是那年輕夫婦的孩子,聽了姚進國的話不禁相視一笑,似乎能想象得到孩子在桃園上學後的優秀表現。
因為同在姚氏祠,所以姚進國家到姚進步家並不遠,說話間幾人就已經走到了。
桃園村民之前雖然不富裕,但大部分也都蓋上了樓房,姚進國家就是如此。姚進步賭博成性,自然存不下錢蓋樓房,所以家裡還是三間磚瓦房,與一道土牆圍城的20年前的那種農家小院。
姚知行能拿出來的餘錢也不太多,翻新裝修也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牆壁重新粉刷的雪白,舊瓦掀掉,換上了石棉瓦加牛毛氈。圍牆同樣拉了到磚石的,並且在一邊新建了兩間磚瓦小屋,充作廚房和雜物間。院裡有水井,裝有水泵,用水也方便。
三人看過房子後不禁微微點頭,表示滿意。
雖然是一整套院子,但房租卻並不太貴,一年只要5000塊錢,年輕夫婦隨便一人一個月的工資,就差不多夠支付了。
而最讓姓黃的婦女滿意的是,院子裡有荒廢的花圃,院子外面還有塊荒廢的菜地。她在這裡帶著孫女讀書,大部分時間都是閑的,有了花圃、菜地正好可以養花、種菜。既是消磨時光,也是節省開支。
“既然幾位滿意,那我們就到學校後街列印一份租房合同吧。”鎖上了院門後,姚進國對三人道。
聽到姚進國的話,三人都是微微一愣——不論是姓黃的婦女,還是年輕夫婦,都沒料到眼前這位農民模樣的老實人竟然會一本正經的說列印合同。
回過神來,姓黃的婦人忍不住道:“你們桃園村和一般農村還真不一樣哈,租房都要用合同了。”
“也是這兩年才時興的。”姚進步解釋道,“村裡繁華起來,各種買賣事就多了,陌生人也多了,凡事用合同立個章程,省得以後麻煩不是。”
年輕夫婦聽了忙不疊點頭,他們就喜歡這樣有章程的辦事風格。
“我看你們是開車過來的,不如就帶我一塊過去吧。”回到自家門前姚進國道。
“學校後街在哪兒?”年輕男人問。
“就是桃園學校後門與村委會之間的那條街。”
“是那裡呀,我們來的時候還經過呢。”
說話間,幾人都坐上了車。車子啟動,就向桃園學校的方向駛去。
姚氏祠裡桃園學校並不遠,以前只需要一二十分鐘的步行就能走到。路變好後,驅車更是幾分鐘就到了。
之前為了租房,三人匆匆從這裡經過,並未來得及細看。所以在聽姚進國說“學校後街”時,還是很疑惑的——一個鄉野的村子而已,居然還有街道這麼一說?
現在回到這裡細看,幾人才覺得,確實可以用街道來稱呼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