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言情小說 > 南梁舊事 > 第八十七章 禍起蕭牆1

第八十七章 禍起蕭牆1

推薦閱讀: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太清三年三月,各州勤王援京。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率三萬荊州精銳,沿江東下,駐軍郢州武城。當時,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旗下,千隻戰艦艙中,載有一萬石稻米。臺城陷落後,湘東王很快接到信報。亦知此訊息將很快如風暴席捲南地各州。為防不輿,便派信使奔命傳書給要害州郡,包括南地衡州、西北南梁州、北部南平郡等各地。

待世子蕭方等退回武城,便調轉船頭返回上游。舟船尚未過境郢州時,突然,蕭繹傳令各舟船,卸下所載稻米,全部投入江中。當時,京畿被困幾月,侯景在城郊堅壁清野,致使京畿百姓餓死無數。江東距京近處幾地也有饑荒跡象。就算在沃野千裡的荊湘,萬石糧食依然算珍貴。而湘東王蕭繹將萬石稻米沉江後,令水師輕裝全速行駛,日夜兼程。進入荊州地界後,又棄舟登岸,以百裡急速騎行,一氣奔回江陵。

湘東王為何如此急迫趕回江陵,卻要從上甲侯蕭韶攜密詔北上說起。上甲侯蕭韶攜帶密詔本欲先往鄱陽王蕭範處,行至湓城時,突聽聞鄱陽王被東魏驅逐出合肥與壽陽,不知往何方去了。又聽聞湘東王駐軍武城,便沿江西上,先去武城傳旨。上甲侯至武城時,恰世子蕭方等剛自建康前線撤回,備說臺城城破及前線諸事。湘東王正躊躇進退間,上甲侯蕭韶攜旨至。且不知湘東王所接聖旨何命,只知湘東王接旨後,便命艦隊掉頭西返,後又沉米入江,輕舟快進,一路疾行,返回江陵。而上甲侯也隨行於王船之內。

湘東王回江陵後,便固守城池,招兵備馬,廣納錢糧,儼然為戰事做準備。六月,皇帝駕崩,新帝登基訊息傳入江陵。湘東王方公佈上甲侯所攜先皇密詔:北降逆賊侯景亂國可誅,命湘東王蕭繹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可承帝制便意行事。

此旨一出,眾人皆敬畏。因先皇此旨令湘東王全權都督中外軍事,這還猶可,畢竟戰時。關鍵是後一句,承帝制便意行事,即可代行皇帝治權。眾人都道,先皇知侯景挾持天子,太子登基後必受其所制,此旨是將江山社稷俱託與湘東王。而湘東王對眾臣言,自接此密詔後,戰戰兢兢,夜不能寐,深感責任重大,深怕有負父皇期望,又懼妨皇兄正統之名,故而之前封存此詔。如今,梁朝日隕,皇兄又被挾持,而北賊侯景變本加厲,日益壯大,不能眼見先皇所創基業不保,生靈塗炭,遂將此密詔公佈天下。望能承先帝遺命,驅除羯胡,解救皇兄,收複江山。眾人都道湘東王用心良苦。

而後,湘東王蕭繹承製設百官,發討賊檄文往各州,令各大州刺史調集兵馬,共舉大軍討伐侯景。而當時南朝各州大多已分崩,有被魏廷複佔據的,有被侯景部佔據的,有被豪強割據,州府名存實亡,號令不出一郡的。當時,尚在州府之手的大州,只有荊州、雍州、湘州、益州,其次是郢州部分、江州部分。而這幾州中,益州在西、雍州在北,鞭長莫及。便只剩下湘州、郢州、江州三州。湘東王討賊令發後,竟無一響應。當陽公蕭大心因其父皇在賊手,難以抉擇尚可,而邵陵王蕭綸與南平王蕭蕭恪所控的郢州與河東王蕭譽所控湘州處卻毫無回應。

後湘東王幾次派信去往郢州、湘州,郢州邵陵王處終回應,言說兵馬未足,待聚齊兩萬兵馬,便與之同進。而河東王蕭譽卻始終不予理會。最後蕭繹派逃亡江陵的前湘州刺史,亦是駙馬張纘前往湘州,張纘同樣被被河東王輕慢。張纘含恨返回江陵,對湘東王蕭繹讒言,河東王軍馬數萬、舟船齊備、正欲楊帆,卻不是去往京畿。而是聯合嶽陽王,一從北下,一從南上,合攻江陵。又言,河東王又接到了上甲侯信報,說上甲侯手中還有一密詔,乃是先帝授予河東王。因受湘東王所制,不能親往河東王處宣旨。

湘東王蕭繹聽後,深悔不該留上甲侯於江陵,遂以承製之權,封上甲侯蕭韶為長沙王,派兵船護送其前往湘州河東王處宣旨。然而長沙王船駕將至麻溪之時,突遇狂風大作,舟毀船沉,長沙王蕭韶亦墜入江中身亡。此時,河東王蕭譽帶兵去迎,也將至麻溪。

湘東王蕭繹聽聞長沙王舟覆信後,正於王宮莫還宮主殿中為群臣講己親寫的《老子講疏》。聞聽淚下,對群臣道:“長沙王遇難,王侄必會深誤解我。”

有近臣便道,國難之時,若河東果真重個人功名得失,那麼在殿下傾全州之力東下討伐侯景之時,河東在肘腋間難保不生禍患,到時荊州塗炭反倒次要,恐妨礙殿下討賊大業,不如先做打算、先平伏湘州。

湘東王道:“天下未平,未誅,怎能骨肉相殘。只盼河東可改,與我同心,共伐。”

而後不久,便任命次子蕭方矩為湘州刺史,前往長沙就任。在群臣苦諫下,方才又令世子蕭方等率兩萬荊州兵護行,言若河東王解職交接,務必不動幹戈。

世子蕭方等途徑麻溪之時,河東王蕭譽正以近萬兵力設伏於此。蕭方等倉促應戰,大敗不敵,舟船盡沉,自己亦沉入江中喪命。僅蕭方矩帶親兵兩船狼狽逃生。蕭方矩帶此訊息返回江陵,哭告於湘東王,河東王於麻溪設伏,長兄力戰不能脫,已跌入江中,屍骨無尋。湘東王聞聽嫡長子死,默然,此後也不見悲色,眾臣擔憂問他。湘東王言:“吾兒非為國家社稷而死,而是死於骨肉至親陰險設伏,我不彰其勇,不為其哭。”

而後,湘東王又設壇祭天禱告:“蕭繹承先帝遺志,必要討賊,收複江東。為防肘腋之患,只能先定湘州。望先皇父武皇帝、先皇兄昭明太子暫饒我誅親之罪。若江南平定,複我大梁河山,蕭繹定負罪於皇父、皇兄墓前。”

告畢,任原督軍王僧辯為信州刺史,率三萬兵馬,討伐河東王蕭譽。然而王僧辯領命後,卻以糧草未濟,遲遲不發兵。一日,蕭繹召王僧辯至書房,催其行兵,王僧辯仍以此話答。蕭繹突然扔掉書卷,拔出佩刀,砍向王僧辯,中其左腿,頓時血流如注。王僧辯猝不及防,登時痛極昏厥。蕭繹口中仍罵,腐儒誤國!然後,罷免王僧辯全部職權,投入地牢。轉而任命鮑泉為信州刺史,率兵攻打湘州。三萬荊州兵,船堅箭利,兵強馬壯,以洶洶盛勢,奔湘州而去。

就在湘東王蕭繹與河東王蕭譽叔侄在上游各擁重兵,對壘之時,中游江州、郢州也正釀同室之禍。

且說鄱陽王蕭範狼狽逃回江南後,無處棲身,佔據九江郡內沿江小城。後尋陽王蕭大心聽聞,便將九江郡讓與南逃的鄱陽王蕭範。蕭範便於九江郡城湓城駐紮。後聽聞上甲侯有攜密詔出京,密詔授尋陽王督幾州軍事,後又聽聞密詔授邵陵王與湘東王督中外諸軍事,承製代行皇權。雖不確定是否有密詔授予自己,卻蒙生羨妒之意。後又聽聞,上甲侯遇水難而亡。遂也矯詔發宣告,言先皇也下密詔於己,授已都督中游下游幾州軍事,連江州、郢州亦歸其都督,也言承製。

此後,鄱陽王便不受尋陽王蕭大心統管,自據江州,任命其世子蕭嗣為江州刺史,於江州上游四方征討。又暗自派人聯系舊部時任豫章內史的莊鐵。莊鐵雖早年短暫為尋陽王蕭大心屬官,但此後半生均是鄱陽王部下,且與世子蕭嗣最為交好。應邀為應後,便舉豫章郡歸附鄱陽王。幸而,有人提前報知蕭大心莊鐵將反,蕭大心這才得倉惶逃往內地。

蕭大心先至豊城,時巴山太守熊曇朗卻令豊城四門緊閉,拒不接納。大心只得再乘船南下往臨川郡,時臨川太守乃是韋氏子侄韋約,聞聽尋陽王蕭大心流離失所,遂迎奉大心至臨川郡南城。蕭大心在南城穩定後,召集一萬軍馬,以韋約為帥,出兵豫章,討伐莊鐵。而此時鄱陽王蕭範見已吞佔江州腹地,正得意之時。突收莊鐵向湓城求援,稱蕭大心部正欲反攻豫章。鄱陽王便派世子蕭嗣率軍南下對抗蕭大心。一時江州土地,兩軍對壘,卻都是蕭氏子孫。

而與江州相鄰的郢州此時也暗潮洶湧。此話需從當日臺城城破,侯景挾皇帝,下旨召各路軍帥進皇城說起。邵陵王蕭綸麾下趙伯超私自投降侯景,奉旨進城。邵陵王僅帶數百親兵倉促逃走,曾先後寄駐東揚、南豫某地,後又被賊所逼迫,節節退往江州。蕭大心亦曾親往迎駕邵陵王於豫章,又欲將己所節制江州讓與王叔邵陵王。而邵陵王因當時蕭大心已接先皇密詔,授都督幾州軍事之權,又有新帝敕封尋陽王,其勢正盛,自己孤軍來投,恐豫章眾不服。於是,在豫章未駐幾日,便又投往郢州去了。

郢州刺史乃南平嗣王蕭恪,這蕭恪乃邵陵王蕭綸皇八叔南平襄王嗣子,正是堂兄弟。蕭恪自幼便唯邵陵王蕭綸馬首是瞻,兩人臭味相投,俱厭皇長子、三子、七子等文采風流、道德君子做派。俱喜放鷹走馬、飲酒賭博、狎妓遊蕩。如今人過中年,不想又逢此國難,再度相聚,不免也相扶大哭一場。郢州刺史蕭恪也欲將己所節制的郢州讓與邵陵王,邵陵王三辭不受,後見蕭恪及郢州州臣果然誠心,這才接受。

邵陵王為郢州主君後,恐諸臣不服,便使親信矯言,皇帝曾親傳口諭,敕命邵陵王為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承製行事。當時湘東王尚未公佈密詔,遂郢州、乃至中游其他幾郡,都信服邵陵王。待湘東王公佈詔書後,郢州雖疑,但已有邵陵王先入為主。邵陵王便在郢州州治武昌建制朝堂、設百官,又打擊異己、培植親信、搜刮臣民,一如當日在南徐州做派。

南平嗣王蕭恪的舊臣屬官,原是郢州州相的幾人看不下去,便意欲反之,重新推舉蕭恪為刺史。不想,事行不密,被人報與蕭綸。蕭綸便藉此搜捕原郢州主官,無論是否身為南平王府要職,是否參與謀逆,是否解職下野,全部以土坑埋至死。南平嗣王蕭恪見此慘劇,戰慄不安,大禮請罪於蕭綸。蕭綸扶起他言,此乃肖小之輩逆行,非弟授意,如今悖逆已誅,弟可自頤養享樂。由此,郢州原州府班底俱換為隨蕭綸逃難心腹。而原郢州各州相武將俱被誅滅,致使郢州精英損失殆盡,根基摧毀。而與之有親戚師從各種牽連的下方郡縣也人心離亂、心懷憤恨。從此,曾為中游砥柱、穩定後方的郢州陷入分崩離析。

最新小說: 發瘋臥底橫行星際[穿書] 鹹魚替身只想躺平 寒芒 徒弟掛了第二天又重生 總被NPC明戀是錯覺嗎[快穿] 無限旅途 樊青 死了重生的怪物老公 殿下三思啊 毛絨絨帶我進廠 超級還原 溫柔染了歲月 王老闆的街角花店 相思-葬神 神尊老婆又重生 神袛 膽小鬼戀愛實錄 說好的白手起家呢 邪佞 酩酊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