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言情小說 > 南梁舊事 > 第三十四章 婚約3(上卷帝京紀事結局)

第三十四章 婚約3(上卷帝京紀事結局) (第1/2頁)

推薦閱讀: 後庭花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未想這年的暖春過後竟是冷秋。秋天來得又早又急,似乎只在一夜間,建康城的樟樹葉、梧桐葉就全落了,唯有橘臺的橘樹上結滿了累累的金黃果實。錦衣玉食建康內城人無人摘取,空留它們在枝上掛著。臺城街巷間,遍是古槐與古柳的葉子,宮奴們掃了一茬又一茬,總是不斷有新落的,被秋風颳得起旋紛飛。早秋總是有些蕭索,會把人陳年堆積的舊恨勾起來,再填上新愁。

當朝第一權丞何敬容敗了,罪名並非是飽受抨擊的貪奢,而是欺君罔上。這事起因於其妾弟夜盜官米,被捉捕,遞送給湘州刺史兼領軍將軍河東王蕭譽裁決。何敬容被妾哭求不過,便親寫書信遞往求情。河東王蕭譽是何等正直君子,豈能容這等梟小之事,便將求情信直接遞奏給了皇帝。也幸虧河東王如此磊落,禦史臺彈劾何敬容時,才沒有再加上一條結交藩王的死罪。當然,挾私罔上本也是被禦史臺參為死罪,幸而皇帝仁慈才寬宥了他。但曾經俗權大握的何氏算是徹底敗了。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二十年前的舊事,當日,淄衣神相寶志大士曾經為何敬容預言:君後必貴,然終何敗何耳!此話令後來位極人臣的何敬容很是壓制宗族子弟,甚至連他的兒子們都被冷落拘束,只為逃避被自家何氏所敗的命運。然現在終知,何敗非何敗,而是河東王之河敗他何敬容。到了今時今日,曾經為三朝權貴的廬江何氏家族竟已再找不出一個能東山再起的興家郎君了。何敬容似乎敗於河東王之手,而何家卻敗在他何敬容之手。

秋九月,何氏出京退歸故裡,江北南豫州。建康人這才發現這位有貪奢之名的舊相,其實家財寡薄。唯一可稱得上豐厚的便是兩車服飾,那也便是多年飽受門閥與臣僚抨擊的全部罪過。人們突然回憶起這位俗相其實有著真正的三朝國相的顯赫出身,曾經被吳興百姓贊為青天太守,亦是容止出眾的前朝駙馬。還是清捐家財造寺廟的佛教徒,是從未圈地囤金、從未為同族謀職的另類宰相。可他敗了,敗在唯一的徇私罔上。他伴駕多年,卻忘了他的主君可以寬容貪奢,卻絕不會寬容欺君,尤其是天下人都知曉的欺君。

何氏出京那天實在是寥落至極,正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那些宰相門生,臣僚舊屬,文武隨士們,愛惜自己忠君的名譽,便不顧義氣的名聲,紛紛潔身自好的避嫌。曾經赫赫揚揚的帝京第一權貴何門,在寥落的秋風中頹然上路,寥寥數架馬車,數個家奴而已。後來,當建康城聽說何氏嫡女下嫁當時唯一跟隨何氏退隱的北僑寒族武士時,已經沒有什麼興趣關注了。無非是隨便感嘆一句又一個沒落下流的高門而已。

何氏從此退出了繁華如錦的京城名利場,丞相何敬容留下一個俗官的惡名,其女何喻瑕留下了一個潑婦的罵名。此後,京輔凡有桀驁不馴女子,皆被罵以潑婦辱之。隨著門閥大夫謝舉屈尊出任尚書令,何氏很快就被建康城徹底遺忘了。

有的人無論怎樣都繞不開不祥的讖語,有的人卻等不到吉言實現的那一天。秋末時,嶽陽王府的側室夫人王氏奚靄突然逝世。她不是第一個青年早逝的南朝淑女,也不是第一個青年早逝的王氏嫡女,更不是第一個以侍妾身份逝世的門閥嫡女,可她的身後卻留下無數的爭議與謎團。

琅玡王氏當家主母不能接受前一日還見過的女兒,隔一個晚上就染癆病咳血而死,王氏家長更不能接受嶽陽王府不準母族家人看視遺體。如果再聯想到,嶽陽王府在王氏奚藹死後,以失職背主為由,同時處死其院內所有隨侍的男女奴隸,甚至包括陪嫁的二十個,這事就更蹊蹺了。

一個王府側妾就算死的再蹊蹺也是嶽陽王的家事,無人有資格過問。可是王氏奚藹不是普通的側妾,她是琅玡王氏的女兒,是琅玡王氏當家主母的嫡親骨肉,於是此事直鬧到了皇帝面前。老皇帝不得不親自召見嶽陽王蕭察問詢,而嶽陽王蕭察在聖旨到前竟親手將王奚藹的遺體點燃焚化了。然後在聖駕面前只是失聲痛哭,毫無辯解。老皇帝心軟,心疼孫兒的痛徹心扉,再也聽不進他人非議。聖言說人得其親愛而庇是人性大妨,連皇帝也如是啊。

皇帝看得到嶽陽王蕭察的哀痛,可琅玡王氏的郎君們未必看得到。當嶽陽王蕭察在奚藹的骨灰棺旁哭得肝腸寸斷之時,奚藹之弟的劍指向了他。嶽陽王蕭察失魂落魄,豪不反抗。如果不是嶽陽王妃王氏抓住堂弟的劍刃,也許嶽陽王蕭察真就這樣喪命了。嶽陽王妃親口告之母族眾親,堂妹奚藹確實死於自己身心的病痛。琅玡王氏就算不完全信服皇權裁判,卻不能不相信另一位自家女兒嶽陽王妃的親口證實。於是,此事終於落定。

曾經的南朝第一淑女王氏系藹的訂婚禮有多隆重,她的葬禮就有多隆重。她的夫君蕭察放棄王爵身份,以普通宗室子弟葬正妻的禮儀為奚靄舉喪。這一次無人再彈劾他逾制違禮。衛道者可能也不得不感嘆王氏奚藹這樣的南朝淑女原該匹配正妻的身份與禮儀,只是她被上天遺忘賦予已經承諾給她的極貴之命。

厭亦前往拜祭,這極盡哀榮,厭看在眼裡,卻想起籠華的話。如果愛她就在生前,死後她不希罕。他很想念籠華,他已經有近一年未見到她了。他安慰自己說他們有漫長的一生可以相守,只有如此,他才可以忍受未來三個月的思念。是的,厭思念著那個嬉笑怒罵的知己,那個明眸善睞的淑女,那個神佛賜予他的獨一無二的女人。

不久,東宮又出了一件事,雖說虛驚一場,也足駭人聽聞。是臨城公蕭大聯不知何時,日夜酗酒,於某一晚,宴罷而歸時,意外跌入鯉池,幾乎喪命。皇太子很是自責,為此停宴戒酒了七日。

這真是一個多事之秋。九月末,終於有喜事發生了。國之公主,皇帝嫡孫女,太子嫡女,常山公主蕭妙契下嫁河東柳氏世子柳榷。這場婚禮盛大隆重,超過了年初時被贊為南朝盛禮的曲陽郡主蕭燦縈與琅玡王氏郎君王浚的婚禮。南朝最尊貴的三位皇孫女,兩位風光出嫁了。還有一位尚在長大中的溧陽公主蕭妙瑟不知來日會被怎樣出眾的郎君娶去。

十月,北朝東魏使節再次來到建康通好。這次北使崔懋卻給老皇帝帶來一個驚人的禮物,並非北朝典籍,或北朝特産,亦非北朝異寶,而是幾句話。這話也並非是外交辭令或是北朝新聞,而是幾句隨口討好的家常閑話。而皇帝卻因為他的幾句家常閑話,親自派禁衛武官出京北上私訪。

一月後,武官帶回來一個錦囊。錦囊裡裝著清河崔氏一位少夫人多年前産下的遺腹女孩的生辰八字。那位少夫人死於難産,那遺腹女孩滿月後被外祖母接回隴南。襁褓中又被秘送往建康,交於夏侯府少夫人。這李氏少夫人出於自尊或母愛,隱瞞了這女孩的螟蛉身份,只喬作己出。她的夫君寬容她,她的公婆憐憫她,於是此事心照不宣。於是這女孩在母親異乎尋常的期望與溺愛,父親異乎尋常的忽視與冷淡,祖母異乎尋常的歧視與嫌惡中慢慢長大,直到與皇帝那位身世同樣異常的孫子訂婚。南朝的她與常山公主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這是她養母故意選的吉時。北朝的她與名叫蕭黯的南朝皇孫同年同月同日同辰出生,她生身母親也死在同一刻,這是上天選的時刻。她真正的生辰幾乎要了老皇帝的命。

冬十一月,皇帝突然暴病。皇室子孫跪滿了淨居殿,哭泣聲讓拜在太極殿的群臣心驚膽戰的誤會。於是群臣也發出更加大聲的哭泣。群臣的哭泣又會讓宮外的人們誤解,於是整個建康城恐慌起來。老皇帝向來是矍鑠的南極星辰,他鮮少抱恙,更別說重病。人們彷彿剛剛知道,原來皇帝已是八十歲高齡的老人。這個發現讓建康城、整個南朝更加恐慌,他們已經習慣於依賴這位曠世天子。如果他真的被神佛接去成仙可怎麼辦,失去太陽的南朝該怎麼辦,那不就是末日嗎。

於是,整個建康城一片哭泣禱告聲。淩霄上各路神佛也必無法忽視人間這聲勢浩大的虔誠禱告。神佛護佑的人間聖主總算熬過了這場大病。病體稍愈的老皇帝更加虔誠向佛了,他這次沒有捨身,卻將紫陽宮變成了廟宇。皇帝與同泰寺的高僧大德們日以繼夜的誦經,佛香濃鬱的包裹著這座皇宮,將俗世的所有隔絕在外。皇帝身邊只剩下朱異一個俗家人伴隨,連皇太子的數次請見都被皇帝拒絕。朱異成了皇帝與俗界的唯一聯系,他向外界傳達皇帝的聖意,再將眾臣子的話傳給皇帝。

十二月初,朱異又傳下一旨,事實上,是兩道聖旨,一道降往永福省玉蟾宮;另一道降往烏衣巷夏侯公府。聖旨寥寥數字,晉南王與夏侯氏命理不合,敕命兩家斷絕婚姻,各自嫁娶。聖旨頒下的這天,厭因連日裡為皇祖父康健誦經祈禱,睡眠飲食俱亂,正頭痛欲裂。厭本想用打坐來轉移,可痛楚卻鋪天蓋地無孔不入。厭端坐凝神,額上卻青筋跳動、周身也冷汗涔涔。就在這時,皇帝的聖旨到玉蟾宮了。

皇使宣旨後,厭毫無反應。皇使便又說了一遍,催促他接旨謝恩。厭如在夢中般接過黃絹,呆呆的看視上面的正楷朱墨,那字如火蟲般活蹦亂跳。厭努力的捕捉它們,把它們固定在應該的位置,再努力的辨識他們。厭猛然驚醒了,起身就要奔出正殿。河鼓上前抱住,因他手中緊攥著聖旨,他如此對待本該供在正殿的聖旨,會被禦史臺彈劾不恭之罪。

厭再次來到紫陽宮長春門,六年的光陰原來這麼快就輪回了。晉南王蕭黯依然是那個無助絕望的王子厭,為了一絲細若發絲的希望求見皇帝。皇帝依然沒有見他,厭站在東儀門,從正午到午後,再到黃昏,然後夜幕降臨。厭在重歷自己的痛苦,這就是他的宿命嗎?

在一片若隱若現的唱經魚鼓聲中,紫陽宮宵禁的時候到了。一身布衣的老人來到了厭的面前,厭在恍惚中以為他是皇祖父。

他失望的擦了擦眼睛道:“朱先生,我要見皇祖父。”

朱異的鬍子晃動了一下:“皇上特命我告訴您,饒是您站到明天、後天,皇上也是不會見您的。晉南王請回吧。”

最新小說: 離婚後,她馬甲遍全球 被全家虐死,真千金她不裝了! 都市女子高跟鞋概論 社畜心聲公放了 奪暖 布衣小子闖都市 規劃大宋 天師幫幫忙 來自一位聖騎士的愛戀 小山賊 黃泉甜品店 一朝悲歡 二倍失控 明朝大忽悠 超會演戲的我現在重生了 領主故事 漢騎雄風 萬界科技系統 異世原始社會領主 抗戰之泣血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