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25章 人逢喜事 晉王要在周氏擇一女續弦
蘇姨母一家來了後, 家中姊妹便又多了個蘇靈均,喚春見她家中清貧命苦,素日裡便也多照顧她一些。
這蘇姨母自來了周家後, 是一刻都不閑著, 每日不是去跟周老夫人請安說話,就是來看周家姐妹, 沒兩日就把周家上下情況摸熟了。
得知喚春姐妹的情況後, 也時不時來串個門關心, 閑聊之際,還總想勸說喚春回去梁家守寡。
那豫章梁氏也算是當地望族, 她女兒想嫁個這樣的人家尚求不得, 喚春跟前夫有個兒子竟然還想改嫁?
蘇姨母覺得她純粹就是好日子過的太多, 不知外頭窮人的艱辛。
富貴人家才養得起寡婦, 窮人家的寡婦生計艱難, 才不得不改嫁跟人搭夥過日子。她在梁家有兒子有指望,那梁家又願意供養她, 何必非要鬧改嫁, 讓人覺得她不安於室呢?
喚春也只是靜靜聽著, 含糊敷衍著。
她心裡雖覺得這話可笑, 卻也不曾嘲笑過蘇姨母,只是覺得她很可憐。
蘇姨母曾經也是吳郡望族閨秀,年輕時也能勇敢做出追求自由的壯舉, 如今竟被現實磋磨至此,覺得只要能過上衣食無憂的安穩日子,連守寡都是幸福。
喚春從容對她道:“我父親在豫章為太守時,朝廷便有政策,讓郡守統計本郡縣寡婦人數, 由官媒安排改嫁。當時也有很多婦人愛惜名聲,恥於改嫁,甚至不惜自殘毀容來拒絕改嫁,官府為此做了很多努力。家父若還在世的話,定然會以身作則,主動將我改嫁來響應朝廷政策,為百姓做表率。我是孝女,理當遵從先父心願,不能讓父母失望。”
蘇姨母便啞口無言了,百善孝為先,人家都說了改嫁是遵從亡父心願,她總不能再攔著不讓人做孝女吧?
閑聊幾句後,蘇姨母也覺得沒趣兒,就訕訕離去了。
蘇姨母前腳剛走,響雲就鄙夷地啐了一口,翻著白眼道:“阿姐,你跟她客氣什麼?虧了先前你還幫她說話,覺得她是個真性情的。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老而不尊,你就該照臉啐她!自己女兒一把年紀嫁不出去,還想來耽誤姐姐的青春年少,她有空管人這閑事兒,還不如多想想自家閨女的婚事。”
喚春笑著搖搖頭,教導她道:“你不理解她,也不必試圖改變她。與其浪費時間爭執講道理,鬧的不歡而散,讓彼此都不痛快,還不如和和氣氣把她打發了。你看,我這一番話說的體體面面,問題不照樣解決了嗎?”
弄珠正在一旁侍弄著青釉梅瓶裡的幾支玉壺春菊,這是重陽宴後,東府送給客人的伴手兒,因這花名犯了喚春名諱,被下人亂叫亂碰了不敬,孔夫人索性都給喚春送來了。
她聽了這話後,便笑道:“大娘子的舉止氣度,那是自幼跟在先府君身邊耳濡目染的,二姑娘年少,脾氣又急,才總讓自己生悶氣,這為人處事還有的跟大娘子學呢。”
響雲垂了垂眼,父親去世時,她年紀還小,故而也沒得父親幾日教導,不似姐姐得了言傳身教。
她長大了,要議婚了,不學好這些貴族交際禮儀,日後出門交際應酬時,必然一開口就能得罪人。世家都是圓滑世故的人精,誰願意娶一個莽莽撞撞的禍精做媳婦兒呢?
這邊正說著,彩月便拿了兩張帖兒過來,一張是謝蘊雪辭行的,一張是謝雲瑾問安的。
喚春接過帖,先看了謝蘊雪的。
周大舅回去石頭城前,已跟謝氏確定了周必昌和謝蘊雪的婚期,大約是在明年開春完婚。
這邊婚事議定後,謝蘊雪便和母親東還會稽老家,準備出嫁事宜了,約莫年底的時候,她的嫁妝便會陸續從會稽運來金陵。
謝蘊雪和周必昌正式定親後就不能見面了,故而也不好親自來周家跟喚春道別,所以才送了帖兒來作辭。
喚春看過後,又折起來收好,讓彩月去跟她回帖說遙叩平安,不能遠送了,卻將謝雲瑾的帖按上不回。
彩月張了張嘴,又不好多問,便去回了話。
喚春吩咐完,又來看弄珠插花,道:“菊花插瓶宜單不宜雙,你先取出一支,剩個單數,把花枝在瓶口處緊湊著,不要散開,也不要讓花挨著瓶口就是了。”
弄珠按著她的吩咐改了之後,果然清雅別致多了,她把花瓶擺到案上,問喚春道:“娘子不回謝郎的帖兒嗎?”
喚春不作聲,她知是謝雲瑾想通了,可她自有一段心事,還有其他打算,不想讓他這麼快就跟自己講清,故而暫且按下不題。
她撚起一支菊花,敲了一下弄珠的頭,笑道:“又幹你這促狹鬼什麼事?要你來爛嘴嚼舌的?”
弄珠吐吐舌頭,繼續侍弄著她的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