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言情小說 > 天使無聲 > 第十章 囑託(一)

第十章 囑託(一) (第1/3頁)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美麗的京杭大運河,在sd的李家莊村東面大約500米處蜿蜒北上,受大運河充沛水資源的孕育,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平原小村子周圍綠蔭環抱,村內的家家戶戶院子裡也是古樹參天,枝繁葉茂,整個村子掩映在鬱郁蔥蔥的樹林之中。特別是在夏天,村外是一望無際的綠色原野,村內是綠蔭掩映下青磚青瓦的平房,站在大運河長長的堤坡上遙望這個小村子,李家莊就像一塊綠色的寶石,堆藍鑲翠,令人神往,嘆為觀止。

李家莊村南有一條小河,小河自西向東流過,注入京杭大運河,在當地,這條小河又叫防洪排澇灌渠。夏天暴雨來臨時,從村子裡大街小巷奔湧而出的雨水,全都洩到那條小河裡,莊稼地裡來不及滲進土壤的水,也順著田地裡的小水溝流入秋收公路旁邊的水渠裡,再順著水渠流進村南的那條小河,在小河裡與村子裡洩下來的雨水彙合在一起,就向東流進大運河了。春天的時候,雨水變少,田裡的麥苗需要澆返青水的時候,村幹部們就在大運河的堤岸上裝上幾臺大水泵,把大運河裡的水抽到那條小河裡,水就順著那條小河又流到秋收公路旁邊的水渠裡,各生産隊就從水渠邊上架上抽水機抽水澆麥子,放返青水。

在村子的東西村口,各有一條通往村南小河的秋收公路,因此,在小河上東西各有一座小橋,東邊的小橋叫土橋,西邊的小橋叫石橋。土橋是在河的兩邊用大青磚和石灰壘起的磚垛子,再在磚垛子上面搭上一排粗粗的檁條,在檁條上鋪上一層木棍,木棍上面再鋪上一層厚厚的玉米稭稈,在稭稈上再鋪上一層麥稭,麥稭上再鋪上三合土石灰、沙子和粘土),潑上水後,再經過碌碡的反複碾軋,三合土變成了堅硬結實的板塊,下雨的時候水沖不走,車走在上面軋不爛。等夏天暴雨成災的時候,河水猛漲,土橋堵塞河流,村幹部就帶領社員們把橋上的檁條扒掉,讓河水順利透過,等洪水過去之後,再把檁條鋪上,這樣既能洩洪又方便交通,所以老百姓叫它土橋,村幹部們也叫它防洪橋。西邊的小石橋又叫漫水橋,它是由石條和石板組裝而成的,在河的兩邊用石條墊起兩堵一米多高的石牆,然後在兩堵石牆上面蓋上大約30厘米厚的幾塊石板,水就從石板下面方方正正的橋洞中汩汩地流過,夏天暴雨來臨的時候,洪水可以越過橋面順利透過,因此,老百姓又叫它漫水橋,漫水的時候,由於水下是石板,所以,馬車照樣可以從橋上透過,出行的人們也可以在橋上趟水過河,所以當暴雨和洪水來臨時,村民們仍然可以在橋上暢通無阻。村民們從村東頭出村向南就走土橋,從村西頭出村往南就走石橋,石橋是隋朝開鑿大運河時建造的,土橋是1958年大躍進修建的。因為村子裡的土地大都集中在村子南面上萬畝的開闊地上,村民們又把那萬畝良田叫做南大窪。南大窪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村民們的活命田。在古代村民們去村南幹農活,都要走村西的小石橋,在村東頭住的人們還要繞到村西去,走石橋過河下地去幹活。1958年大躍進,村幹部們就商量著在小河上對著村東頭的地方修一座土橋,來方便村東頭的人們下地幹活。解放前,村東頭有一座大廟,解放後破舊立新,提倡無神論,那座古廟也就破敗了,廟裡的和尚在政府的說服下也還了俗,當上了人民公社的社員。村裡在大廟的正殿辦起了村辦小學,側殿當了教師的辦公室。大廟院外還有一圈低矮的院牆,院牆內是解放前僧人們種菜的地方,村幹部們就把這些院牆拆了修了水利設施,其中有一部分大青磚就用來修了村東南的那座土橋,橋下是嘩啦啦的流水,橋上村民們縱情地唱著歌兒下地去幹活。小河的兩岸是兩行垂柳,長長的柳枝垂到水面上,蕩來蕩去的,河裡的小魚,在水面上也跳來跳去,與那柳枝柳葉做遊戲玩耍。

五八年這年春天,村裡出了一件大喜事,村黨支部書記李大壯的媳婦翠花生了一個大胖兒子,這對世代單傳的李大壯家族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喜事。這是李大壯的第三個孩子,他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生下來營養不良抽風,時間不長就夭折了。第二個孩子還是個女孩,這個孩子保住了,起名叫煥娣,意思是再有孩子就換個弟弟。煥娣今年八歲,正在上小學。

李大壯在解放前是村裡的地下共産黨,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淮海戰役時,帶領村裡的民兵完成支前任務,推著小獨輪車,解放軍打到哪裡,他就帶著民兵把糧食送到哪裡,全村的婦女都為解放軍做軍鞋,他們上了前線送軍糧,下了前線抬擔架。解放後,他又先後當了互助組長、初級社長、高階社長,村黨支部書記。1958年,黨中央又提出了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這三面紅旗,各村都成立了共産主義的生産大隊,全村吃食堂,大人一斤,小孩兒四兩,各家各戶的糧食都交到生産大隊,家裡的鐵製品,除去農具,也都交到大隊,包括做飯的鍋一家只留一口,其餘也要上交,因為全村都由村裡統一做飯,吃大食堂,家裡不做飯了,留一口鍋燒水喝就行了。大隊再把收集到的鐵製品,上交到公社的供銷社收購站,然後又統一煉了鋼鐵,上交了國家,因為國家當時提出了鋼鐵産量要十年超英趕美,要跑步進入共産主義的口號。

正是陽春三月,萬物複蘇的季節。他的媳婦翠花還真爭氣,這回終於給他生了一個寶貝兒子。他平日裡抽sd大葉子煙,他叼著大長煙袋杆,坐在他們家三間土坯房的門檻兒上,灰白的頭發襯著一張黑黝黝的臉,從嘴裡吐出的灰藍色的煙霧,在院子裡慢慢地繚繞飄散,他的腦子裡在思摸著給寶貝兒子起個好聽的名字。他想,現在全國都在搞大躍進運動,不如給孩子起名就叫“李躍進”,這多有紀念意義啊。他得意洋洋地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媳婦翠花,翠花高興地說:“好,這名字好,又好聽又好記。”

李家莊的大食堂設在土改後沒收的地主家的一個大宅院裡,做飯的大師傅們把用籠屜蒸熟了的饅頭和窩頭一屜一屜的扣在大柳條笸籮裡,熬得熱騰騰的玉米麵粥用大鋁盆端到一排大八仙桌子上,給站在桌子前排隊打飯的村民們分發,那真是農村一派熱鬧而奇特的打飯場面。

由於當時人們的口糧少,很多人吃不飽,出現營養不良現象,翠花生下的小躍進只有5斤重,而且沒有奶吃。李大壯看著瘦弱蒼白的翠花,舉手投足都顯吃力的樣子,他對翠花說:“我去把咱們家那個大蘆花公雞宰了,給你燉點雞湯喝,補補身子。”

翠花溫柔地說:“別家,那公雞每天早上還要打鳴兒呢,再說了,沒了那隻大公雞,那幾只老母雞多孤單哪,它們會被鄰居家的雞欺負的,公雞沒了,就沒人護著他們了。還有啊,那母雞沒有公雞踩蛋兒,下的雞蛋孵不出小雞兒來的,明年啊,我還想讓母雞給我孵一窩小雞兒呢,要不然這小小子兒吃什麼呢,光吃食堂那點飯是長不大的。”

翠花一共養著一隻大公雞和四隻老母雞,每天早晨起來,翠花就先把雞窩的門拉開,抓把高粱撒在院子裡給雞們吃。吃完了,那隻大蘆花公雞就高昂著頭,“嘎嘎”地叫著,帶著幾只老母雞到街上和村邊的地裡找食兒吃去了。如果遇上了誰家的雞或貓欺負那幾只老母雞,那大公雞就挺身而出,與前來挑戰的公雞進行決鬥。有時候那大公雞鬥得頭上脖子上血淋淋的,但仍不肯善罷甘休,帶著傷拼死也要堅持戰鬥到底,一直把敵人趕走才肯收兵。然後使勁抖落抖落身子,把鬥雞時滾在身上的土抖幹淨,又高昂著頭,“嘎嘎”地叫著,帶著那幾只老母雞傲慢地回家了。回家後,那幾只老母雞就圍著大公雞趴在柴火垛下歇息,那隻大公雞閉上眼睛養養神兒,打個盹兒,就精神了,然後又開始和幾只老母雞你追我趕地做遊戲了。

李大壯說是要殺大公雞,其實他心裡也有點兒捨不得。家裡窮,又沒有個鬧鐘,村裡、公社裡又經常開會,要是沒公雞打鳴兒了,睡過了點兒怎麼辦?他尋思著還是不殺的好。他突然想起自己還有一杆獵槍,這杆獵槍是他解放前鬧饑荒時自己做的一杆獵槍,那時靠給地主扛長活打短工生活,一家人吃不飽肚子,沒別的辦法,每年農閑的時候,或是冬天下了大雪,一早一晚的他就扛上獵槍去打獵。大運河兩岸種的都是楊樹和柳樹,是野兔出沒的地方,秋後刮幾場大風,樹葉子落下來被風吹到堤坡上的溝溝坎坎裡,就成了野兔藏身的好地方,特別是冬天下了大雪之後,到了晚上兔子就鑽進樹葉子底下過夜。白天它們就從樹葉下面的洞裡鑽出來去找食兒吃,於是它們就在雪地裡留下了一串串腳印,順著腳印找下去,就能發現野兔跑到了哪裡。野兔最喜歡吃的是大雪覆蓋下的麥苗,冬天的麥苗都幹透了,吃到嘴裡又甜又脆,營養相當豐富。於是,野兔就在雪地裡刨個坑,鑽進去在雪底下順著麥子眼兒一口一口地嚼著吃。獵人們循著兔子的腳印,到了腳印快終止的時候,那就是兔子蹲在雪坑裡吃麥苗的地方。獵人們先是圍著兔子轉圓圈兒,圈兒越轉越小,離兔子越來越近,兔子聽到唰唰的腳步聲,它就要探出頭來看周圍發生了什麼,但它不敢跑,因為獵人在周圍轉圈,它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跑合適,在它猶豫的時候獵人端槍射擊,就有可能打中,如果打不中,兔子就會從雪地裡跳起來逃跑了。

如今,正是陽春三月返青的季節,地裡的麥苗已經開始泛綠,從幹草般的麥葉中間長出了嫩芽,大運河的堤坡上潮濕的向陽的地方也一片一片地長出了青青嫩草。這正是兔子出沒的時節,冬天的幹草和幹透了的麥子葉已經不適合了兔子的口味,它們要麼吃剛剛長出來的鮮草,要麼就吃那嫩綠的麥苗。剛剛開河的大運河水,幹淨亮麗地湍湍流著,正是水草肥美的日子,兔子可不想放過這麼好的時光。

翠花身子虛弱,小躍進沒奶吃怎麼辦?還是農村那個老輩子傳下來的老辦法,用白麵給孩子打漿糊糊吃,那時候沒有錢給孩子買奶粉吃,老百姓就把白麵粉在鐵勺子裡加上水調好了,在灶火堂口點一把柴禾給孩子熬漿糊吃,漿糊熬好了,在裡面放上一點白糖,攪拌均勻後,用湯勺一勺勺的喂孩子。翠花在炕上坐月子,告訴躍進的姐姐煥娣漿糊的熬法,看著她熬熟了,讓她把漿糊倒在一個小瓷碗裡,再放上一些白糖,翠花就抱著小躍進喂他漿糊。小躍進一邊吃,一邊睜著黑乎乎的小眼睛,看著翠花出神,高興了,還蹬蹬兩條小腿“啊啊”兩聲,吃完了,他還伸出粉紅的小舌頭舔舔粘在嘴唇上的漿糊,窮人家的孩子有時候不知道什麼是痛苦,有時候甚至還以苦為樂呢。

小躍進早晨吃一鐵勺漿糊糊,到中午的時候,翠花就給他蒸一個雞蛋羹吃,家裡的四隻老母雞,每隻隔一天下一個蛋,當時農民們手裡沒有錢,都是以物換物,家裡的幾只老母雞是家裡的小銀行,日常用品多數是用雞蛋換來的。什麼油鹽醬醋、針頭線腦,鎮子上的賣貨郎每週來一次,小撥浪鼓一敲,家家戶戶就都拿著雞蛋出來換東西。如今正搞大躍進運動,家裡只有半瓦罐白麵是去年省下來的,還沒捨得吃,翠花怕生下孩子沒奶吃,就把這半瓦罐白麵藏在了炕洞裡,村裡的搜糧隊當時才沒搜出去。可這麼小的孩子光吃漿糊營養跟不上去,翠花就下決心每天中午和晚上給躍進做一個雞蛋羹吃。

雞蛋羹的營養價值特別高,小躍進比吃漿糊糊愛吃多了,吃完了他還用舌頭不斷地舔紅紅的小嘴唇,兩眼不停地看著翠花反複蹬著小腳丫,好像沒吃飽似地。家裡的四隻老母雞每天只下兩個雞蛋,小躍進中午吃一個,晚上吃一個。看著小躍進沒吃飽似地,沒辦法,翠花就在小瓷碗裡再放一點白開水,用筷子把粘在腕邊上的殘存的雞蛋羹涮涮,再一勺一勺的讓小躍進把水喝了。有時候到了晚上,小躍進餓得睡不著覺,“咦咦呀呀”地哭個不停,翠花就再給他熬一勺漿糊吃,吃完了,他很快就躺在翠花身邊睡著了,每當這時,李大壯就心疼地睡不著覺。

李大壯終於下決心再去打一次獵,他不能看著翠花就這樣拖著孱弱的身子帶這個寶貝兒子。自從解放後,家中有了糧食吃,他就不再打獵了。解放前打獵,那是生活所迫,那時給地主扛長活,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鬥糧食,還不夠全家人吃飯的呢。那時候大運河邊上野兔和野雞還比較多,他自己做了一杆獵槍,買獵槍是買不起的。他趕集買了一根鐵管做槍管,在鎮上的鐵匠鋪裡鋸一截鐵棍,堵在槍管的一頭用電石焊焊上,請鐵匠打一個扳機裝上,在槍管上打了個眼兒,再用棗木棍子颳了一個槍託,把扳機、槍筒固定在槍託上,用鐵皮包裹固定好,一杆自制的獵槍就成功了。然後,他又在集市上買了鐵沙子和磺炸藥,這就可以去打獵了。那時,打獵是為了貼補家用,解決吃不飽的問題,解放後,農民分得了土地,吃得飽穿得暖,他想就不能再打獵了,因為那動物也是個生命,打死了怪可憐的。於是他就把那杆獵槍掛在了牆上,只有在秋收大忙季節護秋的時候才拿出去轉轉,嚇唬嚇唬偷莊稼的人,那杆獵槍平時大部分時間閑著。如今這杆獵槍又派上了用場。

這天,天剛矇矇亮,李大壯就起來背上那杆獵槍出發了。大運河的千裡長堤長著參天的白楊樹和粗壯的大柳樹,前幾天一場蔚然的春風,吹得楊樹上長出了嫩芽,阿娜的柳枝上長出了一串串嫩黃的葉子,遠遠望去,大運河兩岸披上了黃綠色的戎裝,青黃翠綠的柳枝在水面上輕輕蕩漾,剛剛醒來的小鳥,在樹上放聲歌唱著。李大壯在大堤坡上慢慢地走著,搜尋著。走著走著,他遠遠地看到有一隻黃絨絨的野兔正在堤坡外面的坡根底下吃草,吃兩口還東張張西望望。李大壯心裡一下子高興起來,他沒有徑直走過去,而是貓腰躡手躡腳地躲進堤坡的內側,在水邊踩出的一條小路上輕輕地小跑著前行,大約跑了200來米遠,他覺得距離那隻兔子的方位差不多了,便悄悄地爬上了岸,探出頭去一看,竟把他給驚呆了,只見那隻大黃兔子旁邊還有兩只小兔子正在玩耍,一隻小兔子正在給另一隻小兔子用前爪梳理脖子上的絨毛。李大壯心想,這兩只小兔剛生下來還沒有斷奶呢,要不然他們也會學著大兔子吃草了。李大壯一陣心酸,這兔子不能打,這也是一家子呀,大兔子死了,小兔崽子也活不成了。他想,這一家子真膽大呀,怎麼能距離堤坡這麼近吃草呢,要是碰上壞人非得要你們的命不可呀。想到這裡,他又把搶收了起來,大踏步地走了過去,還大聲地嚷道:“快跑吧,有人來了。”那兔子受到了驚嚇,抬頭看了李大壯一眼,撒開腿帶著兩只小兔順著壟溝跑了,李大壯這才鬆了一口氣,心想你們千萬別再回來了,這也太危險了。

他嘆了口氣,不知是他年歲大了,還是因為老沒打獵下不去手了,反正他心裡很矛盾。他開始坐在堤坡上抽煙,他的煙荷包和煙袋都別在腰上的一根麻繩上。他掏出火石和火鐮,把火絨在火鐮上打著了按在煙袋鍋上,看著悠悠的河水,噴雲吐霧般地抽著自己種的莊戶煙。大運河清早清新的空氣,很快有一縷一縷藍色的煙霧,飄飄然然的在李大壯身邊慢慢散去,一圈一圈地、一絲一絲地飄到了河面上和堤坡上的樹林子裡。他陷入了沉思,他想是打還是不打呢,現在正是野兔産仔的季節,打吧,留在窩裡的小兔仔沒有了母兔的照養就會餓死,不打吧這翠花娘倆怎麼活呢?他反複琢磨還是覺得不打的好。他站起身看看東方天邊的地平線上泛起了紅色,便轉身往回走,正在這時,從身後不遠的地方傳來了“咯咯”的野雞叫聲,聽那聲音的渾厚勁兒,就知道還是一隻老野公雞的聲音。他心中一陣暗喜,多年的狩獵生涯,讓他憑聲音能辨別出飛禽和走獸的公兒母兒來。他轉回身,看看聲音的方向在大概三百米遠的一顆大柳樹上,因為堤內邊種的是柳樹,柳樹已經長出了嫩葉,便於隱蔽。所以這次他不得不從堤外邊的楊樹林中,以樹身作掩護,悄悄地接近過去,他下到了堤坡外邊的堤根上,慢慢佝著身子往前走,膽大妄為的野雞,在寂靜的晨曦中一聲接著一聲地鳴叫著,好像在呼喚著遠方的伴侶一樣。果不其然,在幾百米遠的河對岸又傳來了一隻野雞尖厲清亮的聲音,這是一隻小母野雞。李大壯心想,看來到了野雞的發情期了,顧不上那麼多了,野雞有的是,小母雞你再去找別的小公雞去配對兒吧,這只老公雞歲數太大了,他已經不適合與你交配了,他是這樣安慰著自己慢慢接近那隻老野公雞的。當他從堤坡外邊的一棵有一摟粗的大楊樹後面探出頭的時候,那隻老公雞正向著河對岸遠處的小母野雞放聲地歌唱者,不管後面發生什麼危險它已全然不顧了。動物的痴情看來遠比人類的愛情顯得更加猛烈,更加專注,更加義無反顧。槍響了,那隻老野公雞應聲從樹上掉了下來,一動不動地躺在地上睡著了一般,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它就這樣無怨無悔地走了,結束了自己為愛情轟轟烈烈奮鬥的一生。

李大壯從地上把它提起來,掂了掂足有三四斤重,他把它裝進隨身攜帶的用麻袋片縫合的長帶兒挎包裡,那是獵人們必備的裝東西的工具,看看東方的太陽紅紅的露出半張臉來,他想這回可夠上翠花吃上幾天的了。回到家女兒煥娣正在灶膛前給小躍進用鐵勺子熬漿糊,他把野雞從兜子裡掏出來扔進屋簷下的洗衣盆裡,女兒高興地沖裡屋喊道:“媽,我爸打回一隻野雞來。”

翠花在屋裡回答道:“我下炕去給你們做吧。”

李大壯忙說:“別家,人家說不出滿月不讓通涼水,我褪了毛,你告訴煥娣怎麼做就行了。”

翠花說:“哪有那麼多事呀,生煥娣那會兒,你沒在家,還不都是我一個人弄的嗎。”她一邊說著,一邊從屋裡走了出來。

李大壯一看有些著急,忙說:“你看著指揮就行了,可別動手啊。”他見煥娣的漿糊熬好了,忙讓她跟她媽去裡屋喂小躍進。他抱了一捆柴火在灶膛裡燒起了水來,把水燒開了,盛進水桶裡,拎到院子裡澆到洗衣盆裡,把那隻野雞退了毛,又在菜板上開了膛,把雞的五髒六腑掏出來,把腸子扔掉,其他的洗幹淨了單獨放在盤子裡,把雞用菜刀剁成雞塊,又在鍋裡放上水,把雞塊和雞雜倒在鍋裡,切了蔥姜蒜和花椒大料一起扔進鍋裡,點上一些醬油和醋,放上一勺鹽,蓋上鍋蓋,到裡屋告訴煥娣:“一會兒喂完了躍進,你就在灶膛裡燒火,什麼時候你媽說行了,你就別燒了,聽你媽指揮,我先去給你們把飯打回來。”他沖翠花笑笑放下門簾走了。

李大壯是個大老粗,解放前唸了一年小學,家裡窮沒有錢和糧食交學費,那時候上學有錢交錢,沒錢也可以交糧食,李大壯家裡什麼都交不起,就輟學不念了。他爸爸給地主扛長活,他就去給地主放羊。後來長大了,他悄悄加入了共産黨。抗日戰爭爆發後,村裡成立了民兵連,由於他經常打獵,槍法好,黨組織就讓他當了民兵連長。他雖然是個粗人,但對翠花特別好,翠花是個孤兒,當年hn發大水,她母親帶著她逃荒逃到了sd,是李大壯的父母收養了她。那時她的母親餓死在了半路上,她孤苦伶仃地跪在集市上討飯吃,那天李大壯在大運河裡摸了半臉盆魚拿到集市上去賣,看著這丫頭怪可憐的,就把她領回了家,李大壯的父母就收養了她,由於家裡窮,父母怕大壯娶不上媳婦,再加上他們家世代單傳,就給他們倆定了娃娃親。從小李大壯就護著翠花,村裡誰要是惹著了她,他就拿上菜刀去和人家拼命,他把翠花又當成妹妹又當成媳婦,等他倆長大了,大壯的父母就給他倆成了親。

如今翠花又給他生了一個寶貝兒子,讓他們老李家又延續了香火,而且兒女雙全,他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他從外屋拿了粥罐和籃子去大隊的食堂裡打了飯回來,放在鍋臺上,他對翠花說:“飯打回來了,你們娘倆趁熱吃,我帶著社員們下地幹活去了。”說著他拿了一個窩窩頭一邊吃著,扛上鋤頭剛要出門,翠花喊道:“別忘了中午回來吃燉雞肉啊!”

大壯在院子裡說:“你們娘倆吃吧,中午我和社員們在地裡吃,大隊裡送飯。”

翠花又追著說:“那就晚上等你回來一塊兒吃。”

“你們多吃點,我對那東西不感冒,哈哈……”大壯爽朗地笑著出去了。

最新小說: 低手不凡 大宋忽悠 隋兵霸途 最強異能 王牌好萊塢 唐朝地主爺 前程似錦 殺破三國 重生之我怕是活在一個假世界裡 金手指販賣商 失色 局中人 輪回斯巴達戰記 工業大國 都市之洞天仙境 飛雨年華 香城玉色如旭升[香蜜旭潤] 露影記之王莽崛起 重生之嫁給情敵 被霸道弟弟拖進深坑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