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他沒時間多想,張副書記正滿臉嚴肅交代他,第一步,“悄悄聯絡胡云偉,讓他安排手下醬醋廠員工去市政府,省政府上訪”;
第二步,“當高層領導過問此事時,所有的矛盾焦點往縣長蔣大寬身上集中,舉報他明目張膽包庇下屬破壞縣裡招商引資工作,還仗著背後有靠山撐腰對縣委一把手書記不放在眼裡”;
第三步,“利用聲勢浩大的上訪行動重點提出兩個要求:一是請求相關部門對濫用職權的環保局長進行調查,二是請求領導嚴懲蔣大寬縣長利用公權干擾企業正常經營活動。”。
張副書記極其鄭重神情對黃一天說:“要想把問題解決好,最後還得靠企業自身力量,只要你能想辦法讓這件事順著定好的思路走,不管是蔣大寬還是那個環保局長相信都猖狂不了幾天。”
黃一天一向是個重情義的人,何況胡云偉本就是值得他兩肋插刀的好兄弟,哪怕不用張副書記各種叮嚀交代,他心底裡也巴不得把這件事早點處置妥當。
老百姓上訪現象古來有之,古代人手舉狀紙跪地攔轎,現代人則習慣一大幫人高舉標語口號浩浩蕩蕩堵住政府大門。
雖說古今老百姓上訪方式不同,本質上大都是越級告狀指望高層官員幫忙討還公道,尤其是現代社會傳播媒介遠勝古代,群體上訪事件造成的惡劣社會影響往往不容小覷。
當官的怕什麼?當然怕老百姓上訪鬧事!
這些年國家從上到下傳達的政策中心就是“求穩定求發展”,無論是哪個省市的領導最頭疼的就是群體上訪事件。這也是為什麼北京出現上訪村的原因。
當黃一天聽張副書記提出要求“上訪群眾去省城堵住省委省政府大門,到時候誰都會害怕”的時候,他心裡便明白過來,“此次醬醋廠工地被環保局出告示停工事件儼然已經發酵到某種不可控地步,幕後操縱此事之人絕非一般級別領導。”
第二天是個晴朗無雲的好天氣,縣長蔣大寬從一早上班到晚上下班之前一直在密切注意周圍各種風吹草動,他聽下屬彙報說,“昨下午縣委劉書記悄悄去了一趟市裡。”
蔣大寬聽說這訊息後一顆心當即揪起來,他斷定劉大宇肯定是去市裡找領導告黑狀去了,他擔心一旦市領導聽信了劉大宇的讒言一怒之下對自己有所成見可就慘了。
蔣大寬可以不把普水縣委書記劉大宇放在眼裡,卻不敢把市領導也不放在眼裡,兩軍交戰都是衝鋒陷陣的排頭兵先犧牲,他可不想一不小心悄無聲息成了市領導之間利益交換的犧牲品。
今天一早剛上班,蔣大寬立刻派人找劉大宇的專車司機打聽,“劉書記從市裡回來後都說了什麼?有沒有什麼異常表現?”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蔣大寬平日裡安插在劉大宇身邊的釘子此時起到了非常關鍵作用 ,上午十點左右,“釘子”反饋回來的資訊說,“劉書記從市裡回來的路上表情一直很鬱悶,回到普水縣後立刻找了張副書記兩人關在辦公室裡聊了半天。”
蔣大寬也是百密一疏,他雖然安排人緊盯著縣委書記劉大宇的動靜,卻壓根沒把張天來的舉動放在眼裡,當聽“釘子”彙報說,“張副書記從劉書記辦公室出來的時候臉上表情很難堪”,他當時心裡就樂了!
官場老妖蔣大寬覺的,“劉大宇和張天來在辦公室裡聊了半天”說明兩人談話很艱難;“張天來從劉大宇辦公室出來的時候臉色很難堪”八成是劉大宇在勸說張天來忍氣吞聲。
蔣大寬這麼一想心裡頓時輕鬆多了,他甚至慶幸自己縣委常委會上跟張天來翻臉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很明顯,此事殺雞駭猴的效果非常好!
到了晚上,距離下班時間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心情不錯的蔣大寬接到環保局劉局長電話:“蔣縣長,今天得月樓新來的大廚,據說南方菜燒的特別地道,想請您過來嚐嚐?”
蔣大寬心裡明白,最近這兩天環保局長心裡不踏實,正好他晚上也沒什麼安排遂爽快答應:“行,既然是你劉局長推薦的大廚想必味道不錯,今晚就過去嚐嚐。”
蔣大寬嗜好南方菜,聽說他原本祖籍廣東,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一張嘴就是佛跳牆,鮑汁海參之類,長大後隨著在江南省當知青的父母在本地上學讀書參加工作,雖說在本地生活了幾十年,心裡卻還念念不忘家鄉菜。
這事只有蔣大寬身邊較為心腹的下屬才知曉,很多人想要在這方面做文章請蔣大寬吃一頓地道的廣東菜以表“孝心”,可惜本地一貫流行淮揚菜,能做一手上好廣東菜的大廚少之又少。
喜歡升官有道請大家收藏:()升官有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