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上天也知曉人間即將度過年節,這幾日都頗為賞臉沒再降下那要人命的大雪,眼見著就年關將至戚長夜也沒再多在家休息,和歲哥兒一起重新去到鎮裡將鋪子給開了起來。
這回倒是沒再像著先前那般給予帶柴火入城免入城費用的優惠,一切似乎都恢複成了雪前的樣子,只是戚長夜在剛進鎮時就看見了鎮門前方不遠處的佈告欄上新貼上去的幾張單子。歲哥兒冬日都在家待著,識字的進度也加快了不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漢字總共也就幾百上千個,早已被他給記熟了大半。
雖還不能像戚長夜那般順利流暢地將這些文字給閱讀下來,但也已經能連讀帶猜地看懂個大概了,他在佈告欄前認認真真地讀了一會兒:“是在說那些趁機加價倒賣的商販嗎?”
戚長夜點頭,拉著趙歲歲往鋪子裡走。
“官府抓了一批商人,想來是柴火的事情得到了解決,終於能夠抽出手來處理這些加價的商戶了。”
官府選的時間也很是微妙,戚長夜若猜的不錯,這些商人經過了這麼多時日手裡應當全部囤積了不少炭火,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這種時候出手將人抓捕……實在很難不讓人往其他的地方多想。
因著天氣溫暖了不少,鎮上的行人也多了許多,不似先前見著的那般蕭條荒涼了,戚長夜他們才剛剛走到後巷就有行人同他們打起了招呼:“哎呀!這不是趙老闆嗎?您這棗糕鋪子什麼時候開啊!”
這人是與他們同街的商戶,過鋪面位置距離他們有些遙遠,漢子家有一個與桐哥兒年紀相仿的小哥兒,小家夥偏偏對他家棗糕情有獨鐘。
戚長夜他們開鋪子的第一天正是客人最多的時候,這小家夥也被棗糕的香氣給勾了過來,攥著自己裝零花錢的小小荷包,眼巴巴地在門口排了小半個時辰的隊伍。
當時戚長夜已經進到鋪子裡了,鋪面的地勢又略比街道更高上一些,小家夥的身影被擋了個嚴嚴實實,趙歲歲他們壓根就沒看到對方。
小哥兒在吃過一次後就再忘不了這個味道,隔三差五地就往這兒來,慢慢也與桐哥兒熟絡起來,時不時地就能看見兩個小孩在鋪子門前玩耍。
“一會就開,”趙歲歲客客氣氣地回望著他,“這不是大雪太嚴重了嗎?來往的道路實在是不太好走,若是這幾日都不下雪我們就一直開到年前。”
這是他與戚長夜一起商量過的。
年前應當會有不少人準備走親訪友時用的東西,棗糕的顏色又著實喜慶,應當會有不少人購買,換做平時歇著也就歇著了,在這樣的日子裡面趙歲歲實在是有些不捨。
他都在家裡歇了大半個冬天了,總要出來賺些銀錢的。
漢子當即笑了起來:“好!好!我家那小的可天天念著呢!這幾日可有不少人都想著你家的棗糕,勞駕您幫我留上幾塊,我一會兒就過來取!”
這位趙掌櫃人相當不錯,同街的鋪子若是一時有事走不開來,只要同他說上一聲基本都能給個方便。
趙歲歲繼續點頭:“我盡量,您想要多少?”
那漢子卻突然就噤了聲。
要、要多少呢?
他家夫郎哥兒都愛吃這東西,爹孃牙口不好但也能慢慢吃上一點,眼看著就要臨近新年,在外頭的堂叔一家晚上也要回到鎮上,堂叔家還有幾個孩子……
漢子嘴邊的棗糕數量一加再加,一路從十塊翻到了三十塊,話一出口他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人家一爐才出多少啊?他一口氣就預定了三十塊去,要是個個都如他這般人家今日的生意還做不做了?!
趙歲歲倒是沒有太過驚訝,畢竟他們在來的時候戚長夜就已經與他說過這種可能了,他只是認真地想了一會兒:“那你最好下午過來。”
鎮裡百姓大多認為趙歲歲是這鋪子的主人,自始至終戚長夜都安安靜靜地立在趙歲歲的身後,兩人今日帶過來了不少棗糕胚子,甚至還有一個戚長夜精心改進後的升級版烤箱。
棗糕進爐柴火入灶,風箱拉動間香氣便緩緩地飄散開來,正在鎮上閑逛的百姓聞到這味道都是精神一振,可是有一段時間沒吃過了,再聞到還真有些想得厲害。
於是才僅僅片刻間的功夫,鋪子門前便又排出了長長一列。
這段時間戚長夜在家也不是全然沒想過棗糕鋪子裡的事的,改造升級後的烤箱不僅是容積大了不少,火候溫度方面的把握上也要遠勝舊者一籌,每爐能出的棗糕數量就更不用說了,甚至是先前的一倍有餘,多方面因素綜合在一起門前客人的排隊時間自然也要減少許多。
今日有不少客人都是十幾塊十幾塊地購買,這還是因為棗糕這東西不能久放,現在外面天氣寒冷放上一晚也沒什麼問題,等到年前最後的那日售賣的個數恐怕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時不時地便有客人詢問能不能提前預定過幾日來拿,趙歲歲為此單獨拿了個本子一筆一劃記錄下來其數量定金家庭地址,剛剛出鍋兩爐的功夫就已經定出了五百多塊,寫到後面趙歲歲的手都有些顫抖,生怕自己接的太多到時候家裡做不出來。
戚長夜伸手翻了翻本子:“沒事,再加個零也能做出來,不用擔心。”
趙歲歲這才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