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28章 第 128 章 蠟燭。
打從山上還是一片青綠時戚長夜就已經打起了蠟燭的主意, 奈何前些日子收集到的烏桕子數量並不算多,總共也沒製出來幾支,這段時間又陸陸續續地用去了不少, 現下家裡也就剩了一支半了。
這段時間一直忙活著鎮裡面的棗糕生意, 可算有了空閑時間,戚長夜恨不得一天到晚全都紮在大山裡面。他早就已經踩好了點記錄下了烏桕子樹的具體生長位置,上山直奔目標而去, 反正有著空間的便利如蝗蟲過境般將那些樹上的烏桕子給掃蕩一空。
深山老林鮮有人至,各類植物都自由自在肆意生長著,村人們並不清楚烏桕子的制蠟用途,就算將這樹給放在他們的面前他們也只會將樹枝給砍了下來當做柴火帶回家燒了, 戚長夜麻木地往空間裡裝著, 這段時間他又摸索出了系統空間的不少用法,就像之前剝栗子時可以直接將慄鬥殼給回收入空間將栗子給剩餘下來, 也算是節省了他的不少精力。
在這期間,他甚至還饒有性質地往空間裡面存了不少獵物進去。
趙歲歲並不清楚他空間的事情, 卻很瞭解家裡面究竟囤了多少吃食, 這些食物已經足夠讓趙歲歲驚訝震撼了,要是知曉戚長夜囤的這些東西怕是夜裡都要激動的睡不著覺了。
況且戚長夜又不止有這一個空間。
每日簽到所得的贈禮也有不少沒被戚長夜提取出來,畢竟簽到獲得的物品一旦提取出來就不能再重新放回簽到揹包裡了,要是算上這裡的物資數量更是難以想象, 別說是吃過這個冬天了, 就算他家從現在起一斤糧食都不再買,吃到明年的這個時候也一點都不成問題。
戚長夜帶著滿滿一空間的烏桕子和四條狗回了山腳戚家,歲哥兒與桐哥兒此時正在鎮裡面忙活,現在家裡面只他一人,再過上將近兩個時辰戚大伯與戚三戚漁就會一起結伴而來, 戚三是前些日子他專門去尋的,戚長夜僱傭他去周邊村落裡盡可能多地收些棗子回來。
他本是想著讓戚大或戚二去做這件事的,不過轉念又打消了這個念頭——戚大戚二和戚大伯一樣沉默寡言不愛說話,讓他們去周邊村落裡買些東西實在是有些難為人了,戚大伯好歹是在自己的村子裡面,買的東西也是明碼標價一文一個,只要細心點好數量確保來的路上別碰碎了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收棗子卻是要往返於不同的村落當中,商議價格檢查質量等有著一大堆需要與人磨嘴皮子的環節,還是找個機靈些的人去好。
再說也不能總是去找戚大伯一房,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難免不會産生什麼問題,甚至也不能太過頻繁地依賴戚家,說難聽些戚長夜只對戚奶奶有著那麼幾分親近敬重的意思在,其他人……人多了,心思也就一併多了。
畢竟是在村子裡面生活著的,偶爾也要給其他村人一些收益的。
像是戚長夜這次找的兩個上門做工的漢子,其中一人就是鄭家族裡的人。
這人也在之前蓋房時聘用的那些漢子裡面,為人勤懇做事踏實,和漁哥兒一樣是個只知道悶頭幹活的樸實性格,平時更是和個鋸嘴葫蘆一樣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是以戚長夜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
他將收集回來的烏桕子從空間裡面轉放到了倉房當中,又在院裡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有些環節是不能讓其他人知曉的,免得被旁人給猜出了方子,只能由他親自完成,他需得在幾個僱傭的漢子上工之前將東西給準備出來。
現在事情並不算多,他自己一個人也能忙活的過來,不過要是想將生意再擴大一些恐怕就不是他自己能解決的事情了,總這樣也不是回事兒,說不準……
戚長夜不自覺地就想到了之前在牙行裡面見著的那些奴隸。
倘若真的要將生意給發展起來,他就必須得去牙行裡面去買人了。
山腳戚家共有新舊兩個院子,舊院的東西已經被他盡數轉移到了新院裡邊,那頭如今空空蕩蕩的和座空宅差不太多,村裡這些做活的人平時就在舊院忙活。
兩個院子之間的牆上被打了道小門出來,這門看著毫不起眼,實際上卻經過了戚長夜的專門改造,無論是門鎖還是門的其他材料都是戚長夜花了大價錢從系統商城裡購買來的,安全性和穩固性即便是在現代也是相當優越的存在。
所以他也並不擔心做活的人會從舊院跑到新院這邊。
自從趙歲歲能單獨處理棗糕鋪子的事情以後,戚長夜就開始了山裡家裡鎮裡三頭跑的三點生活,棗糕鋪子和同福酒樓同處於一條街道上面,戚長夜和鋪子隔壁的布莊小廝和鎮上的衙差護衛又都有些交情存在,便是連鎮子裡面的那些地痞流氓都很清楚這鋪子是戚家那個打起人不要命的漢子開的,也沒人敢過來找茬。
戚長夜每日先是趕車將家裡的一大一小給送到鎮上,再去周邊採購一些家裡鋪裡要用的東西,歲哥兒需在鋪裡面守著抽不開身,這些事情便全部都交到了他的身上。回到家後根據情況決定之後是上山還是留在家裡做些什麼,通常戚長夜會研究一會兒蠟燭和醬料,到了下午再將第二日要售賣的棗糕給準備出來,弄完這些剛好也到了去鎮子裡將他們給接回家的時辰。
日複一日忙忙碌碌,倒是與尋常商戶截然不同。
這日吳四給他斟了杯茶:“旁人都是漢子日日在鋪子裡忙活,哥兒夫郎留在宅中打理家事,怎麼到了你們這裡恰恰好好反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