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至此,玉帝原本有些緊張的心情頓時放鬆了許多。
恰逢此時南瞻部洲的人間王朝已經走到了末尾,正是改朝換代之際,那大宋朝廷倒行逆施,皇帝昏聵,百官庸碌,黎民百姓怨氣沸騰,玉帝當即就有了讓三百六十五路星君下凡歷劫的想法。
……
玉帝當即傳旨道:“傳旨:人間兵戈將起,王朝更迭在即,著三百六十五星君分神下凡歷劫,時間人間三百年!”
說不清是玉帝此言,恰好推到了天道的演化,還是天道的演化,左右了玉帝的言行。
隨著玉帝聖旨一出,天庭三百六十五星君紛紛分身投影,分神下界而去。
都是金仙以上強者,分化出一道應劫的分身,那不是輕而易舉。
至於各路仙神真身,自然是該盡忠職守的盡忠職守,還閉關的閉關,該處理公務的處理公務。
真身下界,除了那些被貶下凡間的傢伙,或者是被打得魂飛魄散的倒黴蛋,其他仙神是不會那麼做的。
……
話說在南瞻部洲有一王朝,國號為宋,此時正是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
但見皇宮上空,普通人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祥雲籠罩,瑞氣瀰漫。
不過在這一片繁華氣運之中,無數道黑氣正在侵蝕大宋國運。
身處這方神魔世界,三界神佛不時頻頻在人間界顯聖,大宋王朝之中的仙佛兩家道統也是有的。
有那有識之士,透過望氣手段,已經看出了這大宋即將步入末路,頓時開始在大宋境內,尋找擁有潛龍命格的未來人主。
大道艱難,天資超凡脫俗的實在是鳳毛麟角,所以一些修士為了功德氣運,就踏上了扶龍庭的道路。
一旦成功,羽化成仙並非難事,可若是失敗的話,人道氣運帶來的反噬,也會讓他們身死道消。
不過為了求道,這些人別無選擇。
谷継
皇宮大殿之中,當朝人王天子高坐龍椅之上,接受文武百官,滿朝朱紫的朝拜。
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只見班部叢中,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師瘟疫盛行,傷損軍民甚多。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禳天災,救濟萬民。”
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
不過天意既然已經註定,人間兵戈將起,又豈是一道旨意可以改變的。
在天道大勢之下,這場瘟疫逐漸盛行開來。
大宋天子知道此事,從此一病不起,纏綿於病榻。
好在他的神志並未糊塗,知道天高地厚的他,現在只能將救他大宋江山社稷的希望,放在漫天仙神身上了。
朝堂之中多有藉助國運修行之修士,就好比當初的唐太宗皇帝朝中,就有著天庭人曹官魏徵,可以在睡夢之中斬殺涇河龍王。
所以大宋天子強打起精神,召集朝中有修為的修士,前來宮中議事,問策於眾人。
王朝更替,本就是天道迴圈演化的必然過程,所以一眾修士也不敢逆天而行,只能顧左右而言他。
就在大宋人王失落之際,一人突然自班位之中越出,原來是時任參知政事的范仲淹。
范仲淹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
此言一出,可謂是滿堂皆驚,眾人實在是想不到,這位仁兄竟然敢違逆天意行事。
這位范仲淹範相公,是根紅苗正的儒家大儒,修了一口浩然正氣,在大宋國內,斬妖除魔無數。
後來以儒入道,一夜之間築基成功,不依靠任何功法,就在三年時間裡修煉到了金丹之境界。
再後來被雲遊四方的八仙之一漢鍾離點化,收入門牆,可謂是大宋的一位傳奇人物。
不過既然有了帶頭之人,有人承擔了氣運反噬的主要後果,這些人也就沒了後顧之憂,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對於范仲淹的諫言,表示紛紛附和。
大宋天子並非蠢人,做了這麼多年的天子,他對於人性的把握,是非常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