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指揮使,會有他們的活路?”
其實,他並不知道,在俘虜的生與死的問題上,對於身為指揮使的李定國來說,同樣也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於情於法,那些漢奸也好,建奴也罷,殺了他們,確實可以解民恨!”
身在蘭州的李定國,在得知於星星峽俘虜了近7000俘虜後,就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為什麼不殺他們呢?”
張孝武不解的看著指揮使,他是主張殺俘的。
“沒有任何人,會覺得我們這麼做不對,而且陛下,對漢奸的態度,你也是知道的,至於建奴,當年陛下可是在黃河邊下築過京觀,就是現在,京觀仍然還在那裡……”
用敵人的腦袋築京觀,在史書上屢見不鮮,陛下也築過京觀,而且在京畿道還有紀念公園,就是為了告訴世人一個道理——以血還血。
“我知道,以血還血是好,可是……”
低頭於黃河邊踱著步,李定國有些無奈的說道。
“可是,我們也需要勞力啊,你想想,咱們這一路上往西域推進,靠什麼?靠部隊,更要靠鐵路,沒有鐵路,咱們就是寸步難行,與其殺了他們,還不如拿他們當勞力使,況且,這些勞力又不需要工錢,只要讓他們吃飽飯就行了。”
然後他又繼續說道。
“而且,這樣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告訴建奴,我們可以放他們一條生路,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頑抗到底,畢竟,頑抗到底的話,最後我們的傷亡肯定會增加。”
“只有死了的建奴,才是好的建奴。”
看著指揮使,張孝武道出了陛下多年前的叮囑。
“放他們一條生路,確實可以儘快收復西域,可是,留下他們,於大明來說,卻是隱患!”
與過去一味講究仁義不同,對於經歷過清虜殺戮的人們來說,他們更贊同“放虎歸山,後患無窮”的說法,所以才要“斬草除根”。
“留下他們,不等於放虎歸山。”
搖搖頭,李定國沉聲說道。
“修鐵路同樣也會死人,修完了鐵路,可以讓他們去挖煤,總之,就是拿他們當苦役使,一年、兩年,十年,十幾年後,能活下來的還有幾個?”
但不是所有人都贊同他的這個想法,對於指揮使的解釋,張孝武只是無奈的笑道。
“天下人對建奴,皆是除之後快,這樣的軟刀子,恐怕沒有人會喜歡的!”
作為下屬,張孝武只能如此提醒著他,至於其它,已經不是他所能干涉的了,畢竟指揮使已經決定了。
“我知道,”
無奈的苦笑道,李定國長嘆道。
“這麼多年,死了多少人?死的人太多了,即便是他們……他們或許是漢奸,可總歸,哎,人越老,這就越優柔寡斷吧!”
一聲長嘆後,李定國默默的沿著黃河走著,他偶爾的會彎腰從地上撿拾些石片,試圖在河上打出幾個水飄,但最後卻沒有打起任何水飄。
最後,李定國默默的坐在那裡,凝視著面前的黃河……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