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衛指揮使。
現在是指揮使,他日就是周國的五軍都督!
這等於把周國的兵權全都交給了李明和,從一個小隊長到指揮使,這跳了多少級?
這豈不就是飛黃騰達。
如果換成其它人,指不定早就立即點頭答應了,但是李明和卻選擇了沉默,他先是思索片刻,而後又朝著書架上的書看了一眼。
端起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李明和依然沒有直接回應,而是繞開他邀請,反問道。
“前些日子,我在報紙看到以宗室鎮撫蠻夷,我只有一個問題問大王,他日大王準備如何鎮撫蠻夷?”
“噢!這倒是簡單,自然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逆我者鎮之,順我者撫之。”
朱倫圻的回答倒是極為標準,千里年來對於蠻夷向來都是如此。
“軟硬兼施,如此,蠻夷必定可撫!”
“史書上確實是這麼說的,”
李明和放下茶杯,看著眼前的這位周王說道。
“可是,在下想問大王,不問其它,就是西南諸夷,至今已經鎮撫數百年,為何每每總有夷亂?”
“這……”
朱倫圻不由一愣。
“你看,這不正是因為孤是紙上談上,所以才會請你出山嘛。”
朱倫圻的語氣極為誠懇,其實,在北京有比李明和更為出名的“文武全才”,但是朱倫圻卻知道,那些人不過只是“紙上談兵”,別的不說,忠義軍軍中將領又有幾個人是當年鄉間聞名的“文武全才”,陛下為何能練出忠義軍?靠的可不是主將的“文武全才”,靠的是練兵。
他當然知道,陛下是不可能為他練兵,但是那些曾經追隨陛下多年的部下,卻可以為周國練兵。不僅能練兵,還能為他鎮蠻撫夷。而這正是其它人的不具備的優點。
況且,朱倫圻也知道,他現在沒有資本招攬名將,至於願意找上門的,又有幾個有真才實學?
“李隊長,請你務必幫幫我的忙。”
“在下又能幫你做些什麼呢?”
李明和麵色凝重地反問道。
“這……若是您捨不得這裡,你可以在王府裡住著,幫我出出主意,噹噹參謀。不管你選擇哪種身分,我都按指揮使的薪銀髮你雙俸,保證你一家老小無衣食之虞。”
只以為李明和是不想離開這裡的朱倫圻退居其次,想讓李明和當他的參謀,當然這個參謀也要幫他練兵。
李明和笑了笑後說道。
“在並沒有和大王一起辦過一件事,平時所說的,都只是嘴上功夫。常言說得好,說的容易做的難,你憑什麼就這樣相信我?”
朱倫圻認真地說道。
“憑你曾於軍中多年,憑陛下曾親自給你嘉獎,當然,也憑你在臺灣鎮蠻時屢立功勞。”
這才是朱倫圻選擇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