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誠信。”
“誠信?”
“沒錯,大王不但是一國開邦之賢王,他日於夷地如欲興邦,必定會於大明招攬人才,若是王無信,貪圖些許銀錢,天下志士又豈會投奔,甚至是平民百姓又豈會到無信之邦為民?所以,小民才不需要任何抵押。”
祁子英自信的答道。
果然祁子英的回答讓潘仁遠的雙眼在一瞬間斂了起來,這祁子英說的是實話,如果身為大王卻欠債不還的話,自然招攬不到人才,即使是尋常百姓,恐怕也不願往那樣的地方,人無信不立,王同樣亦然。
藉著喝茶的空,潘仁遠思索片刻,然後問道。
“這天下銀行何其之多,大王為何要選擇貴行?”
確實,三年前,天下只有三家銀行,可是現在,大明下銀行不下一百家,這麼多銀行,自然選擇也多了。
“人脈!”
“人脈?”
潘仁遠看著對方,示意他說下去。
“正是人脈,長吏,我富達銀行確實是小銀行,股本不過百萬,可是我富達的股東卻有千人之多,而這些人既有地方士紳、也有各地商人,他們分散於華北各地,他們的人脈,或許不能通權達貴,可卻能接觸到許多尋常百姓,是其它銀行所無不能相的,於大王來說,銀錢易得,可是人卻難得。尤其是大王開國於異邦,又豈能全靠兵卒,而無百姓?若是銀行股東,每人為大王帶來十戶移民,大王便可民萬戶,如此,又豈是其它銀行所能相?”
祁子英的回答讓潘仁遠的心頭不由一驚,目前來說,大王如果分封夷地,必定需要百姓,可是百姓從那裡來?
這國家靠什麼?
靠人!
熟讀史書的潘仁遠知道,在戰國時,各國的國力,靠的是人,有了足夠的人,才能行耕戰,才能掠奪夷民,才能化夷為漢。
或許將來大王能夠討伐周圍千里,可如果沒有百姓,沒有百姓去耕種、去馴化夷民,這樣的討伐又有何用?
可是百姓從那裡來?僅僅只是靠朝廷是不夠的,畢竟,朝廷需要考慮眾多的海外領地,還有幾十個諸侯國,這樣分配給桂國的資源顯然不足了。
而這一點卻恰恰是富達銀行的一大優勢,富達的股東,並不是身家百萬的富戶,儘管當年晉商富賈天下,可是被李子淵一番洗劫之後,那些富商或是身死,或是家產被奪,總之,三年前,晉地的商賈士紳大戶幾乎已經不復存在,也是這幾年,山西商人憑藉著地理的優勢,審時度勢的投身蒙地,在廣袤的蒙古大地開啟了一條條貿易路線,如此才又積累了一些財產,這也使得他們的股本都不大,少則數百兩,多則數千兩,可正因如此,他們才能接觸到許多貧民百姓,自然可以遊說那些貧民百姓往夷地移民。
當然,在這個過程,那些晉商也能得到好處,因為他們可以憑此『插』手到南洋的海貿易,現在,南洋的海貿易完全為南洋商號和江南、廣東以及福建的商人所把持,晉商即便是想『插』手也沒有機會,可如果桂國在開國時能夠得到他們的幫助,將來自然會對他們另看一眼,加之國內百姓又有許多晉人,如此一來,他們自然可以從容『插』手海貿易。
至於銀行呢?
無論是大王或是百姓,都離不開銀行,都需要銀行,富達自然而然的把生意做到了南洋,而且還有了一個大客戶——以一國為客戶,有這個更大的客戶嗎?
這晉人當真是精明非常啊!
在心底反覆權衡之後,潘仁遠哈哈大笑道。
“祁東家真是好魄力!你這麼一說,看來大王是必定會與你合作了。”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