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話不還好,了徒亂人意。
而且了也沒有任何用,誰都知道,現在不是他們接不接的問題。
“可如果不接的話,若是追究下來呢?”
旁饒提醒,讓王大林的眉頭緊皺。“可不就是,這皇上身邊的護軍可有好幾萬哪,要是不接,到時候皇上的雷霆之怒,又豈是你我能擔待得起的?”
王大林躊躇著,總覺得事到臨頭,假作不知,不僅失卻君臣之義,就算陌路之人遭難,也理應加以援手。至於一切供應,能否滿上頭的意?這個時候,顧慮不了那麼多了,只要盡力而為,問心無愧,想來皇上看到了榆林這一帶的蕭條殘破的景象,也會加以諒解。
“我等身為人臣,現在皇命焉能違抗?”拍了下手掌,主意已定的王大林,立即發號起了施令,首先是派人把聖駕已經抵達榆林的訊息送到西安,因為皇上明中午要在這裡打尖,所以要儘量預備食物,其次就是要盡數搜尋城中富戶家中的廚房,將比較珍貴的食料全都集中在一起,不過這榆林比不上府城,這城中富戶家裡也沒有什麼珍貴的食材,最後也不過只蒐羅到了一些豬羊雞鴨,至於什麼珍貴食材則是一樣未見,即便是如此,仍然瘵這些食材分出一半,派廚房的廚子攜帶,連夜趕到長城下,幫廚料理御膳。同時又發出知單,請本縣計程車紳全都到縣衙門議事。待到士紳們趕到了府衙裡頭,這會已經三更了,眾人只能在府裡頭秉燭聚議,聽聖駕將臨榆林,所有計程車紳無不是一副相顧錯愕,儘管驚訝非常,但是他們卻是不發一言。這倒不是因為辦皇差是一件極為煩擾的差事,這種事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那家的房子好,要騰出來,那家有古董字畫,要借來擺設,若是皇上看中了,那也要上貢的。
對於這樣的差事,這榆林城計程車紳從來沒辦過,至於皇氣,也是幾百年沒聞過的,可這會他們卻不覺得有絲毫光彩的地方。
畢竟如今時世不同,不不能與承平時期相比,就是這皇上,那也是滿洲的皇上,他們是漢人,那滿人來的時候,可是殺了不少漢人。況且,現在大明子在,朝廷也在,萬一要是沾上胡皇的胡氣,大明朝廷追究下來,到時候又該怎麼辦?
也難怪他們會這麼想,儘管之前很多謠言都在傳著什麼滿人完了,什麼大明子尚在。可是人們卻不怎麼敢相信,可現如今,這滿饒皇上來了,卻證明了這一點,可不就像當初的闖賊一樣嘛!先是進了京,後來又灰溜溜的回到了陝西,沒過幾日,什麼大順朝就沒了影。
這大清朝想必也是如此吧!
既然如此,那這駕自然不能迎了。
有了這樣的心思,大家也都保持了沉默,而這種黨團便意味著是不滿,是戒備,如果縣官提出過分的要求,立刻就會遭遇反抗。見此光景,心知大清國已經不似過去的王大林自然不能再像過去一樣,一味的用強彈壓,而是用慰撫的語氣。
“大家不必擔心!聖駕無非路過簇,住上一晚就會離開,就會到西安去。至於隨扈的官兵,亦容易應付。現如今請大家過來,就是為了應付差事。為了應變,家家都有存糧,分出一半來,然後再讓各莊上的百姓烙點餅、蒸點饃、煮點稀飯,總之多多益善。能夠再預備點鹽菜肉食什麼的,那就更好了。至於價款多少,將來由縣裡照付,決不會連累到百姓。”聽知府大人這一,滿座計程車紳無不是一副如釋重負的模樣,至少這差事看起來似乎比他們想象的更輕一些,坐於首席的一位耆紳心知,這恐怕是官府的底線了,於是便代表大家答:“這樣子辦差,倒是做得到的,我等一定遵命。”話剛到這裡,就聽差役來報,就是有幾個城中的讀書人,要見知府。王大林便向眾人告個便,然後出二堂,直接去接見那幾位讀書人。這幾個所謂的讀書人,其實就是那種不願出仕滿清計程車子,他們大都沒有滿清的功名,所以往往只能以“讀書人”稱呼。
“聽府尊半夜要出城?”
為首的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問道。
“是的。”
王大林倒也坦誠,直接回答道。
“聖駕明上午會到榆林,本官自然要趕過去接駕。”
“哼,不過就是一群從京師倉皇出逃的胡酋,還配稱得上是聖駕?”
若是擱往日,有人這麼的話,王大林恐怕早就會以“大逆”為名,下令將這缺場殺死,可是現在他卻沒有這麼做,而是笑道。
“皇上巡狩全國,那裡都可去,怎麼是逃走?”
“若不是逃走,為什麼好好的皇宮內院不住,非要不遠數千裡,經蒙地到這裡來?”
對方的回答王大林的心頭猛然一緊,他知道,這幾個人來這裡,肯定不是為了和他抬扛,於是便道。
“皇上不能好好住在皇宮內院,是因為有逆賊作亂,現在只是暫避於此,只待稍作休整,我大清自然會再奪回京城。”
話還未畢,又有人冷笑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大的口氣,我非得看看你大清可還有這個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