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大明鐵骨 > 第432章 南洋熟天下足

第432章 南洋熟天下足 (第1/2頁)

“南洋是我們的稻田,蒙古是我們的牧場,北美和新夏是天朝的麥田,天竺德干高原是我們的棉田……”

興乾二十年月,《明報》一篇新聞報道用不無得意的文字,講述著興乾二十年的大明與世界,毫無疑問的一點是,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大明已經與世界緊密的聯絡在一起,而且會越來越緊密。

在那一年,大明所擁有的3.5萬艘商船在大海上航行著,將大明的商品運往世界各地的同時,同樣也將世界各地的商品運往大明。

而這一句話語中,將南洋放在了第一位,並不僅僅是因為南洋的封藩,而是因為南洋並不僅僅是諸夏,它的重要性遠超過其它地區——那裡是大明的糧倉!

在分封宗藩於南洋為諸夏之後,諸夏的經濟應該如何發展,香料種植園?咖啡種植園?這顯然都不符合大明的需求。而且隨著諸夏的立國。大明朝廷面臨著兩個根本問題:第一,如何牢牢守住這個分封后的帝國,保持諸夏對母國的親近。第二,如何促進諸夏的發展,讓他們能夠利用當地的人力和原料,實現財政上的自立。

在分封宗藩之後,在文昭閣內舉行的內閣與五軍都督府共同參加的會議上,內閣制訂了發展南洋經濟的基本政策——發展農業,尤其水稻的種植。

幾乎是從拓殖南洋的第一天起,對於這個擁有良好自然條件的地區,大明就有著明確的規劃——發展以水稻種植為主的農業,確實,對於處在小冰河期水旱等自然災害不斷的大明而言,也需要這個不受冬季苦寒影響的地區,作為後備的“糧倉”。

幾乎是從第一船“南洋米”運到江北的那天起,“南洋米”就將南洋與大明聯絡在了一起。而現在大米種植業更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事關諸夏的未來,在朝廷的指導下,諸夏就國後的第一次件,就是引進大明先進的種植經驗,傳統的農業方式被推翻,千方百計的增加稻米種植面積,以便提高產量,以滿足出口大明的需要。

南洋,一天天的朝著大明的糧倉,這一預定目標發展著。對於大明而言,興乾二十年後,南洋諸夏不僅僅只是糧倉,同樣還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諸夏與大明之間每年億萬兩進出口貿易,繁榮著兩地的市場,同樣也讓彼此之間的聯絡,日益緊密。

也正因為南洋於大明的重要性日益顯現,作為大明在南洋最重要根基的南天門,這個位於柔佛半島最南端的海島,是大明進入南洋的前沿,同樣也大明在南洋最早的據點。

當蒸汽船駛進寬達十數里的柔佛海峽時,即便是曾經去過海州的人們,也會驚訝於這裡的船隻之多,數以千百計的大小帆船以及蒸汽船泊停在海灣內,碼頭上同樣也是熱鬧非常,數以萬計的碼頭工人在將貨物搬上船隻或者從船上運下來,一艘艘小舢板於船隻間穿行著。

目睹著眼前繁忙的港口,朱明忠的神情甚至發生了一些變化,即便是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現在的南天門居然會如此的熱鬧。

“二十三年,從一個人煙稀少的荒島到現在成為人口六十萬的港口大城……”

即便是以二十一世紀的眼光來看,這也是極為罕見的。就在朱明忠讚歎著南天門發展的神速時,耳中卻傳來了有些刺耳的聲音。

“哎呀,南天門啊,你瞧這裡多熱鬧啊,如是不是因為陛下不準西洋商人進入大明其它港口,又豈會有它的熱鬧,他這一熱鬧,可是苦了咱們了,你說,朝廷裡的大人們想的都是什麼?為什麼不議上一議,改上一改,這與西洋通商,應該雨露均霑才是……”

刺耳的話聲傳入耳中,朱明忠只是微微一笑,並沒有表露出絲毫的不悅,對於南天門的“一口通商”,國內一直是頗為微詞,每年都有人主張應該廢止南天門的“通商特權”,准許西洋人進入大明各港進行貿易,但這件事卻從未進入內閣討論,而阻止內閣討論的正是朱明忠。

“行了行了,知達,你就別抱怨了,即便開港通商,西洋船也不會到你們那,人別說西洋船了,你們那可是內陸,這要抱怨,也應該是廣州、寧波那些地方抱怨才是,那裡輪得到你……”

“你懂什麼,要是開港通商,準西洋船到寧波,那孫某又豈需要每年奔波數千裡海路,冒那麼多風險於海上……”

那邊的抱怨聲傳入耳中的時候,朱明忠險些沒有大聲笑出來,非但沒有因為那人的抱怨而有絲毫的不悅,反倒是越來越高興了。

“父親,這恐怕才是一口通商的原因吧。”

離開碼頭後,坐在馬車的朱和垊若有所思的問道。

“嗯?”

欣賞著車外繁榮市井,朱明忠並沒有反應過來,甚至不明白兒子的問題是什麼意思。

“就是剛才那個人不得不遠航千里來南天門經商,還有內地貨特想要運銷西洋,都必須運往南天門,因為只有南天門向西洋商人開放,所以,為了把貨物銷往西洋,國內商行就必須要組建自己的商船隊,而不能寄希望於別人上門,而大明的海運繁榮也正始於此,首先是大明往南洋,然後是天竺海,然後是大西洋、太平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抬頭看著父皇,朱和垊的目光中只剩下了欽佩,畢竟,正是父皇制定了這一切,一些看似無法理解的舉動,總有許多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能體諒的用意。

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問出這個問題,然後作出這樣的判斷。

“你看這……”

指著街道上許多相貌與大明人迥然不同的西洋人,朱明忠笑著說道。

“最初南天門的發展,正是基於和西洋各國商人的貿易,那個時候,很多西洋商人願意省去一些風險,在這裡進行貿易,後來呢?南天門的今天,其實大都得益於諸夏的繁榮!”

朱明忠並沒有回答兒子的問題,而只是強調著現在。

“許多人都說,南天門的繁榮是因為一口通商,但是卻不知道,根據海關的統計,我們與諸夏的貿易總額是六倍於西洋,人口不過千萬的諸夏,消費遠超過人口數千萬的歐洲,西洋人……”

看著路邊的那些西洋人,朱明忠的唇角微微一揚。

“那裡除了遍地的貧困,還有什麼呢?當然,他們確實在某些科學領域,有著一定的優勢,確實值得我們去學習,而且這幾十年,我們向他們學習了很多,但是……”

話聲微微一頓,然後朱明忠輕蔑道。

“也就是如此了,現在,即便是開放所有的港口,我敢說95的西洋商船,還是願意來南天門進行貿易,不僅是因為他們熟悉這裡,更重要的是在南大明海,競爭更加激烈的啊,況且……”

朱明忠的話聲微沉,然後語重心長的說道。

“現在太多的西洋人想在天朝定居,在西洋現在最流行的事情,就是到天朝,如果我們開放本土的話,估計會有數以百萬計的西洋人,不惜代價的遠渡重洋,到到天朝,試圖在天朝定居……”

最新小說: 奮鬥在貞觀 三國:開局自爆身份,這天下穩了 靖康前夜,我成了鄆王趙楷 駙馬乃紅顏 紈絝修煉手冊 三國:我曹家長孫,開局毒翻赤壁 亮劍:我被李雲龍拜為大哥 大唐順風鏢局 帶著軍火庫到大明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