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第1/2頁)

推薦閱讀:

自其食力!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百姓而言,即便是他們不知道這個詞,也會千方百計的改善自己的生活,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尤其是對於那些沒有繼承權的次子而言,生活的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四處奔波以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對於這些次子而言,成年離家自立之後,他們的選擇並不多,租種官田是最普遍的選擇,儘管“官田不售,終世官有”是基本的原則,但是官府卻允許農民交納佃租永久耕種或放牧,而官府仍保留土地所有權的權利。相比於短租,它的地租較少了一成,只有25。

除了租種官田之外,進城務工也是謀生的手段,從當年清河河邊建成第一家紗廠起,興乾後廠礦大興,使得中原各地星羅棋佈的廠礦已經不下數千家,用工達數百萬之多,再加上大量為之服務的工廠,早期的工業化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但是無論是租田亦或是務工,對於次子們而言,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前者需要承擔“沉重”的地租,而且不能傳業給子嗣,至於後者,多年來廠主、礦主們都在想盡一切辦法降低自己的成本,盤剝勞工與僱農的血汗。於廠礦中務工看似能夠衣食無憂,但“血汗工場”裡的活卻從來談不上輕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選擇——移民!

是諸夏?還是邊域?

對於選擇這條路的人來說,是一個選擇。

雖然尚還只是八月的天,早晚的時候,就已經顯出了幾分涼意。最多再過一個月月,這裡也許就會變成一片白雪的世界。河面上厚實的冰面上甚至還可以容納車馬通行。

這條河在大明被稱為“烏拉爾河”而在對岸,在俄羅斯人的口中,它被稱為“亞伊克河”,這條河是大明與俄羅斯的國界,儘管這條國界是不被認可的,但是數年來,兩國似乎都默許著這條國界線的存在。

源源不斷的移民從內地來到這個邊域,對於,初來乍到的人們來說,這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是同樣也讓人看到希望。

劉昆吾無疑就是這其中的一員,原籍北直隸保定府的他剛剛來到這裡,甚至直到一個月前,才剛走出兩百多里外的火車站。從保定的鄉下到天津的工廠,然後再到安西總督區烏拉爾河畔,前後用了五年的時間,他才下定決心,拿著官府補貼的火車票,來到這個遙遠的邊域。

這裡的一切對劉昆吾來說都是新鮮的。當然也是充滿希望的。

至少在這裡,總不會像在工廠裡那樣,一天六個時辰,一年從年頭忙活到年尾吧……

心裡這麼嘀咕著,牽著匹馬的劉昆吾,在街面上逛了一圈之後,來到了一家茶館裡

“誒,夥計,你說街面上的東西,咋都嫩貴呢?”

頭一次來到這個邊域小鎮的劉昆吾好奇地向茶鋪的夥計探問道。

“嘿,你瞧瞧,最近的火車站離咱們這足有三百里,關內的貨運到這,足足有幾千裡出去,這一路舟車再到了咱們,當然要貴點了,您說是不是?”

夥計一邊麻利地為客人抹著桌子,一邊苦笑著回道。

“可不就是這個道理,要不然,那些個奸商掙誰的銀子?”

“這位小老弟是剛到的吧。聽口音像是北直隸來的。”

一旁一箇中年男子爽朗地笑道。

“是啊,大哥你真的好耳力。小弟是從保定來的,上個月剛過來,在官府那領了塊田,這不官府發的傢什不夠用的,想到集上挑些趁手的傢什,可沒想到集市上的東西,居然那麼貴,比老家貴出了一倍都不止。”

劉昆吾老實地回答道。

“咳,這韓軍總的耳朵能不好嘛。他可是咱們這兒在大名鼎鼎的軍總,當年隨軍出征的時候,人家可是一路打到靖南,別的不說,家裡的建州婢都賞了十幾個,您見過建州婢嗎?那高鼻樑、大眼睛,那膚色……嘿,別說,等我把錢攢夠了,我也得弄個建州婢。”

夥計一邊為劉昆吾倒著茶,一邊羨慕道。

他口中的“建州婢”,其實就是“建州包衣”中的女婢,當年清虜投降後,朝廷並沒有進行報復,而是依照他們的規矩將其納為“包衣”,分賞給有功西征官兵,他們世代為奴,其所生子女仍為奴,亦稱“家生子”。他們的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主人來安排。他們作為主人的私有財產,可以饋贈,亦可以買賣,在很多地方都有買賣包衣的市場。

“小老弟你可別聽他瞎說。我也就是當年憑著軍功分了六個包衣而已,這幾年他們又生養出來幾個而已。”

韓軍總說著取出了菸袋抽了一口道。

“當年在軍中的時候,有弟兄是北直隸那邊的,這幾年從關內過來的人越來越多。所以你這口音咱一聽就聽出來了。”

“哦,這麼說這地方從內地過來的人很多了?”

劉昆吾抬頭問道。

“可不是嘛。開荒的、尋礦的、做買賣的,天南地北那裡的都有。別說什麼北直隸了,就是蘇杭那邊的人都有人,老輩的人說什麼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現如今到好了,就連蘇杭那邊的人,也放著天堂不待,跑來咱們這地方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茶館的夥計跟著湊上來附和道。

給他這麼一說,劉昆吾心裡還真不是滋味,他心想若非是朝廷厲法不準次子析產,他又怎麼可能放著老家不呆,先是進城進廠做牛做馬,然後又到這地方來開荒種地。

“嘿,你還別這麼說,現如今哪,這北直隸的田也不差中,雖說不比江南種水田,可現如今卻也是米糧之鄉啊。”

“豈止北直隸俺老家那塊,就京畿道那邊,如今也是魚米之鄉……”

“還不是聖天子在位,這地氣全都回來了……”

顯然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並不能理解“黃河迴歸道”以及“淮河入海”等事宜對某些地域的旱澇的改善,他們往往只是單純的把這一切歸功於“老天”,進而歸功於“天子”。

最新小說: 奮鬥在貞觀 三國:開局自爆身份,這天下穩了 靖康前夜,我成了鄆王趙楷 駙馬乃紅顏 紈絝修煉手冊 三國:我曹家長孫,開局毒翻赤壁 亮劍:我被李雲龍拜為大哥 大唐順風鏢局 帶著軍火庫到大明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