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援!無語會一直努力的!歡迎大家加入小說討論群,一起討論故事情節。)
令尊有心了!
看似簡單的話,包含著一些其它的味道,尤其是在看著靳文博的時候,蘇克薩哈的心裡所想到並不僅僅只是其父“為國分憂”的“拳拳赤誠”,他想到的是這靳家人的眼光,這靳家能成就今天的這番事業,確實不簡單啊。
於心底感嘆之餘,對面前的靳文博,蘇克薩哈倒是不像之前那麼冷淡,言語間多少總帶著一些客氣。
“不過,這嶺南距離北方豈止數千裡,縱是有米糧恐怕也不好運來吧!況且廣東那地方,自己的糧食也不夠勉強剛夠本地食用,又豈會多餘的糧食運往京師?”
雖說是滿人,可對於廣東倒也有那麼一些瞭解,從前朝起,東南沿海出現嚴重缺糧的現象。江浙閩粵地方耕地稀少,產米尚不敷民食,多靠商人運米接濟,經常“米價騰貴”,尤其是閩粵“逼近海岸,山多田少,民稠土狹,產谷稀少”,現在雖說因為人丁減少,所以谷糧倒也夠當地食用,但絕不可能有多少餘米北運,畢竟人丁減少的同時,產谷同樣也大量減少。
在稻米減少的情況下,想要大量往外運米,自然不現實,況且廣東地處東南偏遠之地,即便是想運這糧,恐怕都有辦法可運。
“廣東自然是沒有餘米北運,只是蘇大人,奴才於廣州時,曾四處拜訪當地名士,這早於前朝的時候,江浙閩粵等地就因為耕地稀少、人口增加等原因,出現民食不足的現象,且東南沿海各地“產米不敷民食”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所以地方上為解決民食,可謂是頗費不少周折,如此也就有了“東米不足,西米濟之,西米不足,洋米濟之。”一說。”
“東米不足,西米濟之,西米不足,洋米濟之。”
蘇克薩哈吟著這句話,又有些不解的問道。
“這何為東米,何為西米?何為洋米?”
面對蘇克薩哈的疑問,讓靳文博連忙回答道。
“這東米,自然就是江南米糧,舊時浙江、福建若米糧不足,則以江南米糧接濟,至於西米,則是廣東米,如此互相接濟,方才勉強維持,但東米也好、西米也罷,總有不足之處,所以才有商人運販洋米於廣東等地發賣,以解決民食不足。”
洋米?
眉頭微揚,蘇克薩哈又問道。
“那何為洋米?”
“回蘇大人,這洋米,就是外洋之米,廣東往南南洋凡三十餘土國,大抵土曠人稀,而且皆有餘米,如暹羅、真臘、港口、舊港、安南、柔佛、六昆、丁家奴等八九國餘米尤多。”
南洋土國?
雖然是朝中的大員,可是蘇克薩哈卻根本就不知道,廣東往南還有幾十個土國,頂多也就是知道雲南往南有個緬甸,至於廣東往南,安南倒也是有所耳聞,但是他卻從未曾想到,那裡居然會有米。
“你是說那南洋土國,餘米甚多?”
蘇克薩哈不無疑惑的看著靳文博,
“正是,而是南洋土國大米所產極多,若是以內地斗量的話,那麼每石價值不過區區二三錢銀子,而內地米價,即便是價格最低時每石也不下一兩,所以,當奴才得知這個訊息後,特意四處打探了一下,以確定訊息真偽。”
每石價值不過區區二三錢銀子!
雖然並不知道,這現在京師以及濟南等地一石糧食多少銀子,但是隻聽到這句話,蘇克薩合頓時驚詫的問道。
“這洋米有這麼便宜?”
“奴才曾四處打探過,這南洋米,以安南米最貴,最貴也不過每石五錢銀子,而最便宜的當數暹羅,那暹羅因為地勢平坦,所以自古便富產大米,產米甚多,正因為稻穀得來如此容易,所以暹羅米價與別國相比遠為低廉。價格低時,甚至不到二錢銀子一石,縱是價格高時,亦不足三錢。”
靳文博看蘇克薩哈,將他探知的各地米價,一一告訴他,然後又說道。
“雖說暹羅等地距離我大清甚遠,可若是以海路運米,奴才估計,每石米價最高不超過五錢,如若能購米百萬石,即可的供京師所需,且耗銀只需數十萬兩。”
靳文博的建議讓蘇克薩哈頓時心動起來,其實現在朝中諸臣為了米糧一事,可以說已經到了絞盡腦汁的地步,畢竟,對於嚴重依賴江南漕糧的京師來說,沒有了南方的漕糧,京城的幾十萬軍民,就會陷入無糧可食的困境,雖說現在直隸、山東、河南以及山西百般籌集糧食,也不過只是勉強維持十幾萬大軍所需。這京師的糧食的還是沒有解決,為此,甚至有人建議令朝鮮獻糧,不過卻因為種種原因,遭受其它人的反對。
對於身為護軍統領的蘇克薩哈來說,他本身是不需要參與這些問題,畢竟他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每當眾人爭執不已的時候,他就會選擇沉默,不是他想要沉默,而是因為他沒有其它的辦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凡有可能的話,他自然希望在皇上面前有所表現。現在,靳文博的建議,讓他看到機會的同時,同樣也產生了一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