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北貧瘠又豈能養二十餘萬大軍?
別說是朱明忠面對這樣的問題,就是鄭成功同樣也面對類似的問題——軍隊的規模往往受制於財力。
而為了擴充軍隊,無論是鄭成功也好,張煌言也罷,往往都會強掠男丁入營充作兵丁。至於這些人每月所得的軍餉極為有限,甚至就連口糧也是最差的,只有那些精兵才會有軍餉,且每日三餐管飽。他們在戰場上,大抵也就是充當個數目,而在平時,兵丁逃亡更是時有發生。
對於軍中的情況,鄭成功自然知道,可是他沒有辦法,就像朱明忠說的那樣——銀子!
固然他鄭成功願意養三十萬精兵,可是銀子從那裡來?
即便是現在,他麾下的數十萬大軍中,不過只有精兵十五萬!
難不成,朱明忠有什麼新的法子。想到這,鄭成功便做出一副傾聽狀。
“成仁,你繼續說。”
“……所以,兵力受困於財力,若是繼續推行“厚餉養兵”,雖然可以解決眼前的問題,但總歸不是長久之計,因此,末將便想到我中國古時又何曾有過軍餉?”
古時又何曾有過軍餉?
朱明忠的反問讓鄭成功一愣,同樣熟讀史書的他,又豈不知道,古代時非但沒有軍餉,而且就連糧草也自備。
“就說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以區區六百萬人口,可出兵百萬,其兵卒無餉。至唐朝,府兵百萬,府兵非但無餉,亦需自備糧草兵器,而至唐末,藩鎮林立之時,募兵方才大行其道,後於宋時便大行其道,自此國家財力大抵皆用於養兵,至我朝,以軍戶為兵,才不至耗費國家財力……”
聽著朱明忠在那裡講述著的古代兵制,鄭成功同樣也陷入思索之中,在朱明忠提及軍戶時,他的眉頭只是略微一皺,隨後說道。
“軍戶之弊無須多言,成仁,說說你意於江北推行的這“保甲制”又為何法?”
這才是鄭成功感興趣的地方,無論是這是“保甲制”有沒有用,對於鄭成功來說,他都不介意聽上一聽。
“回兄長,這“保甲制”所建的是基礎,只有透過“保甲”才能夠編戶齊民,如此才能夠推行兵役!”
“兵役?”
詫異的看著朱明忠,鄭成功反問道。
“何為兵役?”
這還是鄭成功第一次聽說“兵役”這兩個字詞,言語間難免帶著好奇。
“既然百姓有均徭、裡甲和雜泛等徭役,自然也可以有兵役!”
迎著鄭成功的目光,朱明忠繼續解釋道。
“所謂兵役者,就是令百姓充兵服役,此役既為兵役!”
這次鄭成功並沒有打斷朱明忠的話,而是示意他說下去。
“所以,為了能夠令百姓服兵役,非便先推行“保甲”,以“保甲”編戶,再以“保甲”為基礎,按“保甲”徵兵,每甲十戶,徵一兵,每兵服役三年後,可退役,當然,戰時可延長服役期……”
聽著朱明忠的解釋,鄭成功的反倒是覺得有這樣的徵兵,與強徵並沒有什麼區別,於是便問道。
“若是百姓不願徵兵,又該如何?”
“甲內十戶連座,被抽中者,不願從軍,非但甲內十戶稅役加倍,被抽中服兵役者本人也需要服至少三年以上苦役!若有從軍逃亡者,也是相同處理,若是戰場上逃亡,非但稅役加倍,其家人也會被打入賤籍……”
原本不以為然的鄭成功,聽朱明忠這麼一說,整個人先是一愣,隨即意識到朱明忠這一辦法與軍中目前強徵兵丁的不同之處,他整個人甚至顯露出一副興趣十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