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辛苦師兄了!”
在“平虜門”邊,摒退眾人之後,朱明忠便對朱大咸畢恭畢敬的行著揖禮,此時他不是江淮經略,而只是朱之瑜的學生。
“師弟何需客氣,這築城事關抗虜大計,為兄焉能不竭力為之!”
簡單的客氣之後,兩人方才再一次恢復了從屬關係。
看著正在為城門包著磚石的百姓,朱明忠便開口問道。
“師兄,按現在的進度,一個月後,能築成一丈高的土城嗎?”
一丈高的土城,看似不高,但卻勉強可以環衛清河,而且朱明忠很清楚,這道簡易的稜堡土城,是清河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其必須要有的防線的,就像他之所以會盯著水軍一樣,水軍是退路,而清河是什麼?
是磁石!
是吸引清軍的磁石,一但到了最後關頭,就只有一個選擇,就是把清軍的注意力吸引到清河,藉助二十一世紀的守城理念,在水軍的拱衛下,以運河黃河為屏把達素的十萬清軍吸引於清河,最終在此重創清軍。
對此,朱明忠並不懷疑。
畢竟,幾百俄軍守衛的雅克薩城,也曾有清軍的圍攻下堅守一年,直到糧食耗盡。而在此之前,在荷蘭人的熱蘭遮城,在數萬鄭軍的圍攻下,鄭軍依然還是未能迅速攻克該城,最後透過長期圍困的辦法迫使守軍投降。
或許,這個稜堡很簡易,但是相比於雅克薩城的俄軍亦或是熱蘭遮城的荷軍,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數萬軍隊堅守此地,而相比之下,清軍又能夠堅持進攻多長時間?
一年?
一年後他們的糧食就會耗盡!
這正是築城的原因。
當然,據城堅守是最後的選項,那怕是有水軍拱衛,非是迫不得已,朱明忠都不會做出這個選擇,這是最後的選擇。
“只要糧餉能跟上,自然能築成一丈高的土城。”
朱大咸用非常肯定的語氣說道,隨後他又特意強調道。
“要知道,這些百姓每天每人可是足足三十文錢的工錢,若是他們還跟不上進度,又怎麼能對得起這工錢?“
與其它人往往白白役使百姓不同,江北征發民夫都支付工錢,壯丁每天三十文的工錢,每月九百文錢的工錢,對任何百姓來說,都是一不大不小的收入。也正因如此,他們幹起活來遠比被白白役使的百姓更認真。
儘管承認領了工錢的百姓幹起活來更認真,但是朱大咸又未嘗不知道,對江北來說,這同樣也是一不大不小的負擔。
“只是這每天幾千兩銀子的開支,總是一負擔,算起來,這築城大都費在工錢上了。”
“工錢……”
輕道著這兩字,朱明忠看著那些正在賣力幹活的百姓說道。
“只要能趕在清虜南下之前,把這城築好,便是值得的,畢竟,有了這城牆,老百姓才會心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