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京城裡倒是沒有出什麼事情。人們對於娘娘您獨攬大權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反應,但或許也是因為朝廷官員們沒有時間去鬧事的原因。”
“因為還有半年就要科舉了啊……娘娘。”
說到這裡,魏忠賢的臉上突然露出了一模邪惡至於又帶著點老年痴呆微笑。
“科舉?!”
畢璃汪也忍俊不禁的笑了笑。
科舉啊……寫作科舉,讀作搞事啊。
科舉這件事情,可是一件大事啊!
京城的官員多不多?多!且不僅是古代的京城官員多,在現代,帝都的官員也多。
‘不到魔都不知道錢少,不到帝都不知道官小’這句曾在春晚出現過的俗語,就足以描述帝都官員的數量之多。
說句誇張的,甚至有時候一板磚扔出去,都能砸到四五個當官的!
而在古代,每當科舉來臨之時,也意味著官員們的‘錢包君’將再次迎來一場‘盛宴’,盛宴過後,錢包君至少能夠胖上好多倍!
這也是近來,大明官員們都很安分,沒有對畢璃汪獨攬朝政表示反對的原因。
他們正忙著掙錢,哪有時間管這個?
而如果要問‘盛宴’的源頭的話,恐怕還得從科舉這一制度還未出現的漢朝時期開始說起。
實際上,在隋唐之前,科舉還未出現時期,各個朝代的官員選拔,替換,都是被一些貴族世家給壟斷的。
就好比隋朝的宰相楊素,他就出生於弘農楊氏,先祖世代為官。其祖父楊暄,官至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父親楊敷,為北周汾州刺史。
可以說世世代代都是官員!且他還是個‘官十代’!對比一下,現代的官二代簡直弱爆了!
雖然在此之前的漢朝也曾出現過其它的選舉制度企圖打破世家的壟斷,但卻根本沒有卵用!
因為漢代的選舉制度是‘察舉’‘徵辟’跟‘孝廉’,由官員舉薦,皇帝徵聘跟孝順父母、辦事廉正三種方式入朝為官。
但實際上,這三種選舉方式的背後,世家都可以插上一腳!到最後,甚至還出現了賄賂世家,求世家舉薦自己入朝為官的情形。
而這樣的賄賂,便是盛宴的開端!
隋唐之後,當世家無法再把控官員官員的選舉後,盛宴上的賓客便從世家變成了朝堂裡的高官。
隨後又聽了魏忠賢關於閹黨的彙報之後,畢璃汪便離開了魏忠賢的府邸,回到了換寢宮。
在魏忠賢的彙報中,閹黨這兩天內倒是挺安分的,再沒有出現過一些忤逆魏忠賢的舉動。
當然,也有可能是魏忠賢沒有發現。
但那也無所謂了,現在,畢璃汪已經徹底佈置好了自己的網,而大明的官員都已經是甕中之鼈了……
只要畢璃汪不作死,便沒有人能逃得出去了。
回到寢宮後,畢璃汪先是檢查了一下自己的那些分身們在這兩天裡處理的奏摺,之後又解除了分身,並再次召出了十個分身。
奏摺處理的很好,並沒有看不順眼的地方,且處理風格也和自己相同,不愧是分身。
而再次召喚分身,則是為了消化之前分身處理奏摺時的經驗,畢竟這樣的經驗可是很難得的。
處理完皇宮裡的事情之後,畢璃汪便直接上床睡覺去了。
雖然此時還是豔陽高照,但一切已經就緒,就等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