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頷首:
“你既有此心,那便以老子之名,走一走人間?”
周牧抬了抬眼瞼,雲淡風輕的施了一禮:
“那便假借前輩之名。”
“算不得假借,本就贈了你這一身。”
話落的瞬息。
周牧的面容開始發生變化,成了一個垂暮老人,正是之前在人世荒漠中的平凡老頭形象,
卻也又是守藏室九十年中,那不言不語的守藏史。
“此後,汝便得兩重本相,一為汝之真我,意氣風發之青年,一為老子之身,大賢聖德之老朽。”
太上如是說道,微微含笑:
“周朝的守藏室,在那一個時間段是有獨特氣運和‘天命’的,你可莫要小看你這九十年,往後的好處更多”
頓了頓,老人平和道:
“多的不說,你如今法力、體魄同修,卻未必不可走一走儒家的路子,儒家修行路途雖是後起的,但儒釋道並稱,自然也是有獨到之處的。”
周牧愣了愣,儒家修行法?
那是什麼?如同上輩子故事書裡那般,養浩然正氣麼?
太上似看出了他的疑惑,微笑:
“你若以後有緣,且又有興趣,未必不可走一走此道。”
祂耐心解釋:
“儒釋道三家合一,才是正途,道門,先修法力,再修德行,後修體魄。”
“佛門,先修體魄,再養法力,後修德行。”
“而儒家,則先養德行,才練法力,不修體魄。”
“儒釋道合一,便是法力、體魄、德行並齊,是一條真正通天路。”
周牧認真聆聽著,求問道:
“法力,體魄,德行.皆是修行?”
“然也。”
太上頷首:
“若將人比作船筏,大天地比作無量海,法力是船槳,與大天地直接相接,你所修來的法力,也來自於大天地。”
“而體魄,則是那渡海的寶筏,浮在海上,不搖不墜。”
“至於德行,並非單純的品德,要玄奧的多,德行越深,魂靈越厚,悟道越易,某種程度上,德行就是‘神’,即寶筏上的你,為真靈,彼此之間的關係很複雜。”
“往往來說,德行深厚者,大天地鍾愛,而漂在‘海’上的‘寶筏’,也自是少經風浪,順風順水。”
周牧聆聽,若有所思:
“單修法力、體魄、德行,都是行不通的?”
老人搖了搖頭:
“也不能說行不通,至少證道大羅是沒問題,走單一的路也自然進境更快,但終究是偏途,三家合一,才是正路。”
周牧求知若渴:
“那儒家修行,不增法力,不添體魄,若是遇見險難.何來的殺伐手段呢?”
老人笑著道:
“德行深厚者,交感天地,一言出,萬法皆隨,若有敵來,天地都幫你殺敵,你且以望氣的手段,觀一觀自己?”
周牧聞言,魂靈微微抽離,洞觀自身,卻瞧見體魄周遭、腦後,有【德行】深厚,聖賢氣機匯聚,宛若一片雲海般深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