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主,這些是營伎!”
“這……”王端震驚不已,“可憐!”
“會主,她們不僅要伺候男人,還要縫補衣裳。你看……”
王端順著手指看去,見屋內有大量的布條,內中各種顏色都用。
“怪不得,原來穿的衣服都是她們縫製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會主,這些人怎麼安置?”
王端想起後世安置的方法,說道:“回去後建紡織廠安置吧。”
走出伎寨,王端問土賊出身的袁時中,“這些女人都是從哪兒來的?”
“都是些虜來的女子,也有些是戰死士兵的家眷。”
“士兵的家眷?”王端嚇了一跳,“士兵戰死了,家眷就沒人管了?”
“誰管。不要說賊兵了,就是官兵也沒人管。”
“咱們必須管。一會兒寫塘報回去,通知公廳制定法律,士兵戰死或受傷以後,公會要照顧他們的家眷,負責他們工作。有孩子的,孩子從上學到結婚都要管,一定管到安排工作為之。”
“會主仁慈,”袁時中激動地說道,“此法一出,戰士們沒了後顧之憂,定然會用命殺賊報效!”
親衛隊指揮王忠指著一處山寨說道:“那座山寨內的人比較特殊,應該都是大戶人家出身。”
“大戶人家?”王端不解地問道,“張獻忠不是吃大戶的農民軍出身嗎,留著這些人幹什麼?”
“裡面有一些人是讀書人,張獻忠應該是想招撫他們。”
“走,帶我去看看。”
王端來到山寨,只見內中居住的人雖病懨懨的,但神色中有一種底層人沒有的從容。衣衫破舊,但樣式講究,且打理的乾乾淨淨,不像從事勞動的。
當中有一個女人,大約十五六歲年紀,王端見了都要多看幾眼。
王忠說道:“會主,聽人說這女人被張獻忠的義子看中了,叫什麼張定國的。”
“張定國?”
“是。是張獻忠的二兒子。”
張定國不就是李定國?
王端上網時聽說過一句“生死都從李晉王”,說的就是這李定國,因為認了張獻忠為義父,所以改姓為張的。
王端想起網路上對李定國的評價,說道:“這女人好生照顧好,等李……張定國來了讓他帶回去。”
“是。”王忠又問道,“這些讀書人怎麼辦?”
王端看了看,見這些人沒精打采的樣子,他也看不上,就說道:“先帶回烏龍集吧,讓公會選選,能用的用,不能用的放回去!”
王忠笑道:“估計也沒什麼用。咱們剛接管這裡時他們鬧的厲害,一個個把自己當官老爺一樣,對咱們計程車兵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被卑職教訓了一頓,現在都老實了。”
“識字不宜,還是多照顧一些吧!”
王端又看了幾座山寨,無一例外的都是一貧如洗,沒心情再看下去。
右營的步兵終於來了,王一龍向王端請罪,原來是在山區迷路了。
“依律,失期當斬!”王端說道,“但念你初犯,先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