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恩師凌厲的目光,二個弟子急忙捂住嘴巴,不然,恩師說會縫上他們的嘴。
因為華佗不止一次對他們倆說過要把他的嘴巴縫起來,而他們也見過恩師的縫技,對於這一點,可是深信不疑。
五年前,他們曾親眼見過恩師為一個被水牛角劃破肚子的人縫合傷口,而且那人居然還奇蹟般的活下來了。
從那時起,他們二人就對華佗驚為天人,幾年來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隨師父遊歷四方。
所見,受外傷嚴重之人只要遇到華佗,都會縫針,縫針之後只要沒有意外,基本都會痊癒。
雖然他們作為弟子將師父視為天人,但是許多第一次見到師父醫治手法之人,卻依舊將之視為洪水猛獸般的邪醫。
特別是有一次華佗遇到一個得了腸癰之人,華佗找上門去,言明只要將生癰的那小節腸從體內取出割了,便可無礙。
可是,無論是病者本人,還是傷者家屬,都對華佗大加斥責。
更是怒罵其為破人肚腹,取人腸節之鬼醫,然後將華佗趕出了家門,要不是他們跑的快,一頓胖揍是少不了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這個時代,《孝經》早被列為珪皋,被人們傳頌了幾百年,其影響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哪怕是一根頭髮,都不敢輕易弄斷,何況是開膛破肚割腸癰?
對頭髮愛惜珍重的例子,莫過於曹操的斷髮代首,割發斷義的典故。
最後那名傷者雖然遍尋醫者,可是依舊無法擺脫痛苦,最後被活活痛死。
得知了這一訊息的華佗,連連搖頭嘆息。
他是一名醫者,有辦法不說出來,不是醫者所為。
然,病人寧願活活痛死而不讓醫,對他的打擊也非常之大。
所以,他遊歷四方,免費為許多人治病,就是想要改變人們對他醫治手法的偏見和誤解,只是收效甚微。
當看到天子詔書的時候,華佗覺得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
故而,他毫不猶豫地來到了洛陽,參加醫學院的考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想以自己多年研究總結的醫療手段獲得朝堂高層,甚至是天子的認可和支援。
華佗在到洛陽的這一路上曾想過自己的兩種下場。
一是,天子和朝堂官員接受自己的醫療手段,然後允許和幫助自己推廣自己的醫學理論和實操。
二是,這種手段被他們認定為異類,然後將自己處死。
華佗潛意識的認為第二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他依舊義無反顧的來到了洛陽。
過去的這一年,他聽說過太多關於天子賢明的說辭,或許天子能夠接受自己的學說,只要有一絲機會,他就不會放棄。
華佗閉目養神,靜靜的等候考核結果的頒佈。
在不確定天子能否看到自己的試卷之前,他還是決定先以傳統的醫學知識進入醫學院再說。
一間明亮寬敞的房間內,由張伯祖、張仲景等醫者,以及天子調派的十幾名太醫開始對這些考核試卷進行評分。
張讓和趙忠也在其中,由於有張伯祖提供的答案,他們也只需對比一下即可…
正確的,就畫個圈,錯誤的,就打個叉,所以閱卷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