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清議”風波被天子和幾位大臣聯手暫時壓了下去,但還是有不少人處於觀望狀態。
荀家,書房。
荀爽嘴角噙笑,看著晚食後跟著自己到了書房的荀攸和荀彧、荀悅三叔侄,啞然失笑。
“你們仨,難得走在一起,如此有默契地跟著我到書房。”
荀爽猜到了他們跟著來的用意,隨即讓他們三人坐下談談。
落座之後,一向少年老成的荀彧卻是迫不及待的問道:“六叔,最近的“清議”您沒參與吧?”
荀爽看了荀彧一眼,笑著說:“呵~在你心目中,覺得六叔是那種喜愛爭權奪利的人乎?”
“呃~,沒有就好!”
荀彧有些抱歉地看一眼對面席上的儒雅之士,似乎輕看了六叔。
這次“清議”,看起來似乎影響不大,可若是攪了進去,讓陛下注意到了,別管無辜與否,之後皆難洗清結黨營私之嫌。
荀爽與何隅、許訓、尹勳等交好,而尹勳也有參與。
荀爽笑了笑:“倒也有人來找過我,不過被我拒絕了,往深了去說,那可是與天子博弈。
咱們荀氏的祖訓是不背大漢,大漢天子代表的就是大漢。
且,現下的天子有明君之相。
這對於眼下的大漢,對於荀家來說,皆是一件大善之事。
吾何苦與他們結黨,而惹得陛下不高興,攪得朝野不寧?”
“嗯!六叔言之有理。”
荀悅道:“不摻和那些所謂清流之行事,六叔處事正確。
天子耗費不少心力,尋了幾次機會,方才誅滅了宦官,怎麼可能再次任由朝堂陷入紛爭?那些士人如此短視,合該他們倒黴。”
荀悅放心了,心情愉悅地與六叔說起朝堂之事,對於那些人搞的小動作很是不屑。
一旁的荀攸也有自己的看法:“不錯,雖然天子留用了許多曾經投靠宦官的官員,或許那些官員私德有損,但其治政牧民之能的確強過許多清流士人。
再者,陛下最近提拔了許多寒門士子,或許有著抬高寒門之意,但天子此舉,也確實是為了平衡朝堂,穩定天下。
寒門若是沒有了入仕和上升之途,等於庶民失去土地,時日長些了,大漢天下是要亂的。
且,相信叔祖觀察了許久,應也看出了天子有識人之能。”
“確實!”荀爽對天子識人用人之能,也忍不住讚歎。
“不得不說,陛下於識人用人之上皆為聖明君主。選用人才之上不只是能力不俗,且予以信任。
於位置之上,慮到了士子的能力性情,胸懷也寬闊。不似少年。
或許,能成聖君者,皆非凡俗之人,不能以常理度之。”
“六叔予天子如此高評!”荀彧也有些驚訝了。
荀爽看著侄子點頭,道:“那些學子,吾也去接觸過,無論是才學還是能力,並不比咱們荀氏一族的弟子差。”
“那如阿攸所說,陛下任用的鐘家和陳家兩個子弟,而且徵召六叔為侍中,陛下真是有意拉攏分化士族乎?”
荀彧有些疑惑:“不是說天子胸懷寬廣?”
“嗯!或許吧!”荀爽笑笑:“胸懷寬廣,天子也要注意平衡各方勢力的。這應是他維持天下不亂的職責和手段。”
荀爽有些不太確定,然後看向荀悅:“阿悅覺得呢?”
荀悅想了想,回答:“這個原因肯定是有的,這也是上位者平衡朝堂普遍用的手段。”
“想必六叔也早已看出來了,陛下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無論是鍾家、陳家還是荀家,陛下首先看中的還是咱們的能力。”
荀爽很高興侄子能有此見解:“不錯,一個家族想要不衰敗,除家風、人脈、財富以外,最重要的還是族中子弟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