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逢義山。
此處為羌人聚集的山寨,經過前幾日駐軍高平的段熲、親自帶兵幾次出其不意的攻伐,羌人死傷慘重,可以用屍橫遍野形容。
剩餘的分散著逃亡,又在各要道關口被早以等待在那裡的漢軍伏擊。他們又在驚怕中愴惶回逃。
漢軍就如被注射了興奮劑,追殺羌人時悍不畏死。
羌人在他們的眼中成了軍功,盯著羌人的腦袋就跟餓狼盯著肉一樣,眼冒綠光。
來來回回回幾場戰役,漢軍營隊輪流著洶湧而上,總是讓羌人未曾集結完畢就衝殺,使他們疲於奔命,難以組織起反擊。
最終,漢軍硬是以一萬精銳擊潰殺散羌騎三萬多人馬。
羌人們對漢軍的各種陣法、軍略完全看不明白,只能被動的傻打傻衝。最後一敗塗地之時,頭人怪漢軍狡猾,鬼主意太多。
沒死的羌人最後都心灰意冷的無奈投降,反正給漢人做奴隸與給部族頭人做奴隸,日子都差不多。
幾場戰役過後,幾個部落頭人派出使者欲與漢軍將領議和。
段熲接到了使者傳遞的議和意思,面上不動聲色,甚至還強硬地表示要思考,要請示天子之意。
其實心裡卻是大鬆了一口氣,戰爭總有死亡、傷殘。羌人也不可能站著任漢軍砍殺。
威嚇了一番,段熲派人推搡著送走了使者。喊使者回去讓頭人們準備好賠償漢軍的物資,奴隸和牛羊馬。
段熲回到高平軍營,去看望一番受傷的將士。
看到董卓所率的先鋒營也是死傷慘重。二千精銳如今只剩下四百多人了。
董卓的弟弟董信這次也失去了左臂,雖然搶救回了一條命,但也大傷元氣。
以後,要麼退營回老家,要麼在軍中任文職。
可是軍營之中,若遇到緊急情況,文職常常也需要提刀上戰場。
段熲雖然暗裡對他們三兄弟的小動作不滿,但還是被他們悍不畏死,血戰不退,誓死衝鋒在前的勇武而大感敬佩。
“董校尉辛苦了,兩位軍司馬也辛苦了。”段熲上前察看他們三兄弟的傷勢。
董信還處於昏迷之中,董卓、董偉倒只是有幾處輕微的箭傷。養一段日子就會恢復。
“董校尉作為三場戰役的先鋒軍,能夠一騎在前帶領麾下兵士奮不顧身,殊為不易,本將軍定會向天子如實上奏,為爾等請功。”
“謝將軍!”董卓恭敬的行禮道謝,垂下眼皮,掩藏好了心底的所有小心思。
“天子~”董卓暗裡眯眼喃喃一句,心說,看看天子如何封賞自己三兄弟,又如何安置受傷將士?
最終以事實方能論斷陛下他是不是英明聖君。值不值得大家再為他,為大漢賣命。
傷兵營賬氣氛低迷,他們戰前受激勵時群情洶湧,戰時受戰爭氣氛影響,為了活命、為了軍功也只能拼命搏殺。
但真到了戰後,在傷痛的折磨下,在對未來日子的擔憂下,一個個都焦慮,鬱悶,憂憤,失落。
段熲見狀,溫言安慰鼓勵大家幾句,又將該獎賞的錢糧也賞賜了下去,最後讓大家安心養傷,便離開了傷兵營賬。
“董校尉,陛下真能按軍功給賞賜?”一個也是左臂受傷嚴重的兵士帶著些許忐忑的問道。
“當然。你們要相信將軍說的話,更要相信陛下。”
董卓眼神堅定地看著他:“當今天子英明,重視我等邊塞兵士。
陛下在初初登基,處於內外交困之時,還依舊掛記著咱們西涼,前後二次設法調撥了糧草。
這一次,更是補足了朝廷多年積欠咱們的軍餉。還許諾了以後不會再拖欠咱們的軍餉。
而且,陛下有言,只要殺敵立功者,不僅賜爵封地,即便戰死,也不必擔心妻兒老小,朝廷會替死去兄弟們奉養老人孩子。”
說到最後,董卓咬牙,忍著心裡的忐忑,面上激動不已的勸道:“天子金口玉言,又豈會說話不作數?爾等放心便是!”
“嗯。那就好!”一眾傷兵明顯心神穩定了。
漢代軍人向來耿直,誰對他們好,他們心裡清楚。他們相信一直對麾下兵士有情有義的校尉。
更何況,漢室劉姓皇帝坐了近四百年的江山,在天下子民心中還是很有威信。
而且,將士們都是大漢良家子出身,忠義孝勇基本上是刻在了骨子裡。否則,也不會悍不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