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這裡繼續往西就會繞過高寒的雪山荒原直達康居,西方人生地不熟,還是勿要貿然追擊比較好,何況圖南王此次也損失慘重,丟失一半人口牲畜不說,戰馬也損失上萬匹,此戰之後一定再也不敢回來了!”焉耆的首領趕緊點頭附和李信的說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須渾丞相勿要嘆息,此次我等幫你姑師復仇,也損失了不少戰士,這裡已經距離家鄉很遠,戰士們已經不想繼續追擊了,這次的戰利品李將軍收走一半,剩餘的我們該如何分配?”
此時戰鬥結束,一場大戰雖然勝利,但損傷也不少,徵召前來的諸國僕從軍或多或少手損傷了千人以上,姑師軍隊損傷最大,一萬餘人拼殺下來死傷四千餘人,但戰果也算輝煌,斬殺俘虜月氏幾個部族上萬人,何況還得到了大量的奴隸和牲畜財物,足夠把被圖南王洗劫王城搶去的東西補回來了。
一群首領聚在一起很快就把戰利品和奴隸商議瓜分完畢,然後就各自返回自己的部族休息,李信吃飽喝足和幾個將領坐在河岸邊,看著天幕上的漫天繁星和遠遠近近傳來的野狼嘶吼,也開始討論這次戰利品的分配。
其實今天真的要徹底幹掉圖南王也並不是不行。
但對於李信來說沒有必要如此冒險,也沒必要拿大秦將士的命來和圖南王血拼。
五萬人打三萬人,有勝算但卻並非一邊倒的壓制,何況戰場事態瞬息萬變勝負本就難以預料,而且還要面對敵方孤注一擲的反擊,因此李信從開始看清月氏人所面臨的困境開始,就沒打算安排秦軍參與混戰,這數千大秦將士遠離故土來西域鎮守數年,作為執掌軍營的大將軍,手下這些兒郎能一個不死那便是最好的,何況這場戰爭和大秦屁關係沒有,是姑師王自己太弱雞了。
他出兵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表現宗主國的姿態必須要出面,第二就是那匹馬。
至於西域諸國戰士的死活他從來都沒放在心上,死的越多實際上西域便越安全。
秦軍最後發動進攻成為壓垮月氏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月氏人崩潰渡河逃跑,秦軍的傷亡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只有兩個士兵被流矢射中身亡,總共受傷的人數不到五十人,但斬殺的月氏戰士超過三千。
圖南王堅持了半天,但瞬息就被秦軍沖垮。
不過雖然是一場絕對的大勝,但讓李信不爽的是那匹大宛寶馬還是沒弄到手,被圖南王騎著逃跑了。
第二天一早,李信安排數百斥候渡河尾隨打探圖南王的去向,到傍晚斥候逐漸返回報告,圖南王已經帶著數萬族人和數十萬頭牲畜往西南而去,並未與附近的部落發生衝突。
“讓所有人收拾行李物品,明日拔營返回!”
得知這個情況之後李信根本沒有了渡河追擊的任何打算,而是直接命令準備收攤兒回家。
這次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借這次大勝將私賣搪瓷裝備的事情搞定。
第三天,除開留下一支兩千人的當地土著在大河附近牧守之外,數萬大軍押解大月氏降卒和被俘的部眾牛羊財貨啟行返回西域,一路人仰馬嘶呵斥哭嚎之聲迴盪在雪山荒漠之間,隊伍浩浩蕩蕩綿延數十里往東南蜿蜒迤邐而去。
寧靜的大河繼續流淌,無數禿鷹和食肉的野鳥在天空盤旋,時而俯衝下來,從河灘上叼起一截殘肢斷臂,遠遠的荒漠和山嶺之中,到處傳來野狼和野獸的嘶吼和咆哮,被吹風吹散到數十里的血性氣息刺激的狂躁無比。
被斬殺的萬餘月氏戰士的頭顱全都被西域諸國的僕從軍割下來砌成一道城牆的樣式,矗立在距離河灘兩裡開外的山坡之上,同時還用巨石堆起來一座烽火臺,投入柴草和狼糞點燃,帶著濃烈氣息的青色煙柱在晴朗而清澈的天幕下騰空而起數百丈,向方圓數百里昭示著這裡發生過的一切。
烽火臺旁邊,還立著一塊巨石,重有數萬斤,巨石一面被用刀斧砍劈平整,上面用小篆刻著一個巨大的秦字,下面還有隨軍而來的幕僚篆刻有詳細的銘文。
“始皇帝三十五年春二月,秦狄道侯李信,帥八千兒郎與伊吾樓蘭姑師諸部四萬餘眾,逐月氏叛眾與此……凡日月所照皆為秦土,江河所至皆為秦臣,以此河為界,犯我大秦者,雖遠必誅!”
所有的字上都塗抹上了月氏人的鮮血,看起來霸氣而猙獰。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