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開篇第一頁,只見上面寫著‘楊家族譜於大吳歷二十八年所書。’
這第一頁之中只有這寥寥十四個漢字,但是每一個字都顯得大氣磅礴,鋒芒畢露,只是看著這字跡,楊延泰竟然能感受到一種金戈鐵馬的感覺,殺伐之氣甚重。
輕輕翻開第二頁。
楊七,大乾朝365年出生於少室山腳下的谷裡鎮的一普通楊姓百姓家中,七歲給錢姓地主家放牛,八歲接觸到少室山少林弟子,習得一身武藝。十二歲,天災人禍接連而起,楊七揭竿而起,從義軍。十八歲拜將,二十四歲封侯,三十歲封王。接著就到了大吳歷二十八年,那一年楊七五十歲序楊家族譜。
第二頁大概說的就是這麼種意思,這楊七大概就應該是這楊家的老祖先了。只是楊七這個名字簡直是太隨意了,楊延泰估計這肯定不是楊七原本的名字,至於其中包含的具體意思現在就不是他能瞭解的了。
而且這人生簡歷寫的也實在是太簡單了,遠遠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樣簡單。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庭的孩子,只是到了三十歲就封王了,這是多麼大的能耐啊!雖然沒見過這位老祖,但是隻看著這記述的字跡以及所簡寫的經歷,楊延泰就對這位老祖深深的佩服,同時有一種自豪感。
還有,這人生經歷只是簡寫到了楊七五十歲的時候,也就是大吳歷二十八年,之後的事情卻什麼都沒有記錄,只是空白一片。
這讓楊延泰很疑惑,竟然連這位楊七老祖卒於哪一年都沒有記載,是當中發生什麼事情了嗎?
懷著這種心情,楊延泰接著翻開了下一頁,這一頁記載的是另一個人的人生簡歷,顯然楊七先祖的人生簡歷在上一頁記載就結束了,沒有以後。看著這一頁的字跡和上一頁所寫的字跡明顯不一樣,顯然不是一個人所寫的。
楊旭,楊七之子,生於大吳歷二年京城,於大吳歷二十八年牽家至東山鎮,並娶妻東山鎮李氏。育有三子,長子一歲時早夭,次子兩歲時夭折,只有三子楊廷之活了下來。一生為人誠懇,造福鄉裡,活百姓三千人。於大吳歷五十二年記。
從大吳歷二年生至大吳歷五十二年,這也是整整五十年的時間。這楊家第二位先祖的人生簡歷也就記載到了五十歲的時候,至於五十歲以後的事情沒有記載,也沒有說卒於哪一年。
難道這是巧合?還是說這其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接著楊延泰又翻開了下一頁。
這一頁記載的東西更少,而且字跡又不一樣,顯然又是另一人所續寫。難道這楊家族譜都是每一個楊家人五十歲的時候自己給自己所寫的?
楊廷之,楊旭第三子,生於大吳歷三十二年東山鎮,娶王氏,育有一子楊康,一生善待百姓,活百姓一萬人。於大吳歷八十二年記。
看到這頁記載的先祖事跡的時候,楊延泰沉默了下,目光微眯。片刻後,楊延泰接連翻了好幾頁直接翻到最後一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