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不是我挑撥啊,韓三坪雖然霸道,但有一說一,這人還是有擔當的。
喇裴康不一樣,這人心思有些複雜,人也要更圓滑,有些時候做事情,難免瞻前顧後.”
京城某間茶室內,魏晉和任中倫相對而坐,後者對競爭對手侃侃而談,他也作洗耳恭聽狀。
此前和喇裴康的交流,算是不歡而散,但魏晉當然不可能放棄。
當初的《湄公河行動》,之所以拉上上影和西影,就是希望能結個善緣。
畢竟魏晉要做的事情,不是搞個野雞獎出來,而是想要打造成華語電影圈,最具權威和公信力的獎項,必須要有相關單位的背書。
中影、上影、西影等國企雖然因為涉足製片行業的原因,沒法做到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
但以其體制內企業的身份,包括當初“製片廠時代”留下的人脈,絕對能提供很大的幫助。
是以在喇裴康拒絕之後,魏晉果斷給任中倫打了電話,約著見面。
運氣還不錯,任中倫正好在京城這邊開會,只耽誤了一天的功夫,便抽出時間和魏晉面談。
“任董,喇董的心思我不想去猜,不知道你這邊怎麼看?”
魏晉抿了一口大紅袍之後,直接將問題丟出去。
“我能怎麼看?你想搞,我當然是支援你了。”
任中倫沒有磨嘰直接表態,儘管並不看好這個獎項,但不妨礙他選擇站隊,至少也能給中影上上眼藥。
至於說會不會得罪那幫人?抱歉,這不在上影一把手的考慮當中。
“不過魏晉,電影獎項需要行業協會來牽頭承辦,你打算說服哪一家?”
“你覺得編劇協會怎麼樣?”
任中倫一時沒反應過來,隨後才恍然大悟,“你說的是前幾年成立的中廣協旗下的編劇協會?”
“對。”
“承辦資格倒是有了,但編劇協會的行業地位是不是太低了,到時候會有人認可嗎?
我覺得你還不如直接以個人名義,申辦電影節算了。以你的成績,很容易搞成國際性質的電影節,影響力一下就上來了。”
任中倫皺著眉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目前官方批准創辦的國際電影節有四個,即:魔都國際電影節、長春國際電影節、京城國際電影節,以及去年新辦的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但其中只有魔都國際電影節一個,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A類電影節,只此一家。
正常來講,魏晉這樣的國際大導演,當然是有資格申辦的,哪怕他才三十一歲。
可惜,這個方案魏晉此前已經考慮過了。
“任董,咱們姑且不論電影節和電影獎項的區別,光是我的身份,就註定沒有可能獲得批准”
相比於電影獎項,電影節更偏向於文藝片和現實題材,不符合魏晉的初衷。
更關鍵的是,魏晉既是商業大導演,也是圈內的資本方,山河傳媒更是處於業內的霸主地位。
以個人名義申辦的話,無論魏晉做得多麼的乾淨,多麼公正,都難免被外界視為有利益牽扯。
畢竟人性使然,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