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夫人也不是個完全沒有心眼的人。
她吃了那麼多年虧,完全吃在孝道大如天這幾個字上。
她立刻命心腹丫鬟去城中買了宅子,記在女兒的名下。
從那天開始,她就開始清點細軟,命人一點一點往那個宅子搬。
大面積搬運東西會引人懷疑,楊夫人就只搬運小件,像笨重的傢俱,她一件都沒要,準備回頭重新置辦。
她的莊子在南邊,嫁過來二十幾年了,出息都在她自己的手裡捏著的,從來不曾貼補婆家,頂多就是給兒子幾個錢,怕兒子在外面行走,手面小了,叫人看不起。
她拿著錢,還怕置辦不到嫁妝嗎?
那當然是不怕的。
只是像成套的紅寶石頭面這種,是拿著錢也在梁縣這種小地方都買不到的,是以還得從她的嫁妝中出。
她才冒險一點一點往外運。
辦這事兒的也是心腹丫鬟,裝寶石的都是食盒,打的是給女兒送吃食的幌子。
雅音心虛著呢,生怕她的失誤讓楊老安人知道了,她不僅沒有往上回稟,反而盡力幫忙隱瞞,這就給了楊夫人機會。
楊夫人置辦嫁妝置辦得且從容著呢!
她的兒子被老妖婆教得不怎麼跟她貼心了,丈夫又指望不上,只有女兒跟她是貼心貼肺的,她為女兒花多少銀子她都高興。
銀子如流水般地花了出去,不僅僅是梁縣,連府城她都派人去了,買了宅子又買鋪子的,聽說作坊賺錢,她又買了水碾坊給女兒。
總之這樣的嫁妝擺出去,一定很好看。
只要有錢,嫁妝在短短時間內就能置辦齊全。
楊夫人置辦好了嫁妝,就讓心腹丫鬟去跟燕兒娘說了一聲。
燕兒娘精神頭短,沒精力管了,反正董明春也回來了,她就把事情交給了董明春。
沒有了燕兒娘在中間,事情……進展得更順利了。
三媒六聘這一套流程走得極快,而婚期就定在了初十。
有些事情陳春燕知道,有些事情她卻不知道,是昨天回來才聽董明春說的。
但她沒有什麼意見。
今年收成不錯,大家都集中在這個月辦喜事,楊小姐在這個時候成婚並不突兀。
然而……他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
他們跳過了楊老安人,取得了楊夫人的同意,卻還有一個人還連一點音信都沒聽到。
那就是楊小姐的父親。
這位楊大人被閔大人和巡城御使先後上奏摺彈劾。
御使好不容易找到目標狠咬,大有不把楊大人彈倒不罷休的架勢。
皇上當然不是很在意御使的看法了,更加不會在意區區一個楊大人,這樣的官倒下去一個,他還有千千萬萬個官可以用。
但他很在意閔大人。
閔大人每個月給他敬獻的話本子,他越看越覺得對,既然閔大人覺得這個人該倒黴,那就讓他倒黴吧。
他在心裡已經把閔大人劃為了心腹。
他需要心腹來制衡內閣首輔——那個越來越讓他不安的人。
還有幾個月就考功了,他要把人提上來,就得有出缺。
罷官楊大人簡直是一舉數得的事情!
他在朝會上發飆,直接讓楊大人滾回家吃老米飯。
楊大人如今都快到梁縣了。
喜歡大農請大家收藏:()大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