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能確實是需要重新蓋房子,畢竟兒子要娶媳婦了嘛,不把房子修得好好的,怎麼能把城裡的媳婦哄到鄉下呢?
媳婦的孃家也是得力的,陪嫁不老少呢!
而且人家那邊又沒有兒子,後面哪怕要過繼個嗣子過來,家裡的東西多半還是要陪嫁給閨女的。
嗣子說到底還是惦記著親生父母,孝順的,在老兩口老了之後,伺候得妥當點,不孝順的,乾脆接了親生父母到家住。
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兩個能掙下那麼一份家業的兩口子不會看不明白。
他們辛苦了這麼些年,攢下的東西,與其給了不知道好壞的嗣子,還不如陪嫁給親生閨女。
劉能可不就佔便宜了麼。
媳婦有那樣的陪嫁,他兒子將來就算是躺在家裡吃上三輩子都夠了。
當然了,前提是兒子不染上惡習。
有時候啊,人家捨得陪嫁,還得這邊擺出態度。
劉能就琢磨著是不是趁著土沒有凍住,先把房子修起來,到了冬天,不是要燒火炕嘛,就能把屋子烤乾了。
他左右一盤算,那房子修出來也是自家住的,自家住著舒服不比什麼都重要啊,這房子還得修,得儘快修。
他就說:“是這樣的,我那邊買了地,準備修房子,你看看怎麼修比較好。”
陳春燕:“我們現在修房子用的是磚,空心磚,專門打一爐子放在屋子裡,煙囪卻從磚牆裡面過,冬天燒火做飯冒出來的熱氣,從磚牆裡面過一遍,整個屋子都是暖和的。”
她還沒說,地面上有地龍,這樣一來,整個屋子都暖和起來了。
在建的新房就是這麼弄的,只不過如今沒有膩子粉,想自制也沒那麼容易,最主要的是沒有膠水也沒有玉米澱粉,這玩意兒還得往後靠,等以後有機會了再說。
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徐家介紹來的包工頭師父就說了:要是嫌棄這磚牆不好看,等修好了之後,他在外面套一層木板,木板上好漆,可不就跟木頭造的房子一樣了麼!
地面當然還是鋪瓷磚,只不過廖敏柔家燒瓷磚的手藝不過關,那邊第一次鋪瓷磚的師傅,手藝也沒練到家,瓷磚一切,咔,碎一塊。
且扯著皮呢!
師傅怪廖敏柔家的手藝不好,廖敏柔那邊怪師傅的手藝不好,反正掰扯不清楚。
劉能聽了陳春燕的話,不是很理解這意思。
陳春燕:“三井村新蓋的房子就是那樣蓋的,幾個宅子的進度不一樣,你可以挨個去看看就明白了。”
劉能便跟著陳春燕往外走。
步行過去也不遠,三個人溜溜達達地往三井村去。
陳春燕指著前方,“吶,那就是我們村新蓋的房子,最遠處的,還在打地基,往這邊靠的,已經在砌磚牆了,再到這邊,二樓已經有了雛形了。
“再過來在裝飾內部,最後這邊,已經快要完工了,已經在平整路面了。”
外觀是水泥原色的房子當然不夠好看,但修建的速度快啊。
劉能:“你們這麼修房子,真的不會漏水嗎?”
嗯?
陳春燕終於知道她上次跟董明春說的時候忽略什麼了。
這個時代沒有防水材料啊!
喜歡大農請大家收藏:()大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