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牧到現在還記得,前世那些同事小姐姐,在玩《旅行青蛙》時,隔三差五就點進app看她“兒砸”回來沒。
但往往結果都是失望。
另外,即使有最好的裝備,要想獲得珍稀的明信片,也要看臉。
這款遊戲的魅力就在於,它觸動了玩家心底那顆“父母心”。
玩家真的像一名家長一樣,看它在家的時候就盼著它出去,嘮叨它別老宅在家裡。
等它真走了,玩家又老想開啟遊戲,看看“蛙兒子”有沒有回來。
這樣一來,遊戲從玩法上就形成閉環了:
1.收割三葉草;
2.給“蛙兒子”買好吃好喝的;
3.它能去更好的地方;
3.給玩家帶回更好的紀念品;
4.它能有更多的小夥伴;
5.收到小夥伴們更好的回禮;
6.給“蛙兒子”買更高階的吃喝用度
……
什麼,你說買不起好吃好喝?
那就氪金買三葉草吧!
以上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讓整個遊戲的玩法很佛系。
但玩家投入進去的感情,卻會越來越深厚。
在這個基礎上,沈牧開始對遊戲進行魔改:
《旅行青蛙》前世已經上線了華夏版的,入口在馬爸爸的某寶上現在都還有,不過賊難找)。
裡面的道具也都變成華夏風格的了,比如吃的變成餃子、包子,護身符變成玉佩、鈴鐺、千紙鶴等,物品則多了紙傘、葫蘆等。
甚至連抽獎盤,都變成類似指南針的樣式。
這些設定,沈牧都可以直接用到《靈狐遊記》中,倒是省了一番功夫。
“靈狐小月”的原型“塗山小月”本身就柔弱可愛,再設計合適的臺詞,由江璃來配音……
這足以讓男性玩家們在照顧“靈狐小月”時,有一種照顧親閨ao)女po)的感覺。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便是遊戲中“朋友”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