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蒙在這次的股票狙擊戰中,出的力並不算多,大部力氣,其實都是高盛這個龐然大物出了。
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於紐約的華爾街,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市場分佈廣,精英眾多,不是普通的爆發富企業能比擬的。
高盛屬於正常的集團,不屬於財團或者財閥,因為這家大型集團,並不是少數人或者個人控制的,並不具備財團或者財閥的特性。
b集團在業內被稱作財閥,那是整個集團旗下雖然有著不同領域的企業,但是實際掌控者卻只有一個人。
那就是年紀輕輕,卻能一路披荊斬棘的白曉笙。
同樣作為投行,b集團的發展算是非常迅速,平臺也越來越大,就像是滾雪球一樣膨脹著。
只是這樣才發展了幾年,底蘊和資本自然不夠。再加上本質作為跨國公司,b集團在美利堅本土紮根簡直難上加難,面對的競爭對手之多,更加不用多說。
但即使這樣,b集團也依然存活下來了,在這個商場如戰場的地方,從一家普通企業成長到了財閥的程度。
從客觀上來看,高盛於b,就像是前輩和新人,老鷹和雛鷹,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這個明顯,不只是體現在資本的總量上,更是人脈、渠道、情報、技術、地位各種因素上,光是與美利堅上級建築們的聯系,就不是b集團能比的。
但獅子搏兔,尚且要用出全力,何況白曉笙的個人情報,經常被這些企業暗中分析,就算最開始有著傲慢和偏見,但是親眼見證對方的崛起,一般都會將那些多餘的情緒丟掉。
單單是白天臉譜這一家,能在網際網路泡沫未結束,市場唱衰的時候逆流而上,就已經足夠讓很多人震驚莫名了。
就在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破滅時,亞馬遜、雅虎,市值跌落80—90,訂票網站priceine甚至暴跌96,別說金融投資者們避之不談了,連網際網路業內都不看好未來的發展。
而白天臉譜,就是在美利堅網際網路市場最衰弱的時候,硬生生的殺出重圍。
之後市場回暖,矽谷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恰好說明瞭b集團的掌舵者,究竟是有多麼的眼光和先見之明。
高盛這次出手的資本並不算太多,但是卻非常的嚴謹,預算的體量大約有十五億美金。
再加上拜蒙和另外幾家投資機構,是足夠碾壓流動資金嚴重不足的b集團了。
只是有時候,在瞬息萬變的商業場上,任何一個資訊情報的錯誤,都可能帶來顛覆性的失敗。
拜蒙公司內部,此時各個部門都在井然有序的運作著。
此時公司正在召開股東大會,時刻關注著股票狙擊的問題。
從大規模減持白天臉譜的股份開始,拜蒙公司就要背負著不少的風險,當然這種惡意收購即使失敗,也不會虧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