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曲,真的震撼了整片夜空,完美的歌詞,完美的作曲,完美的演唱,引得現場無數歌迷飆淚。
蘇啟在臺下,跟著節奏鼓著掌,這首歌曲在前世裡,也是經典中的經典。
它叫――《夕陽之歌》。
是殿堂藝術家梅豔芳在告別演唱會上的最後一首歌。
原唱是日本超級巨星近藤真彥,經港臺歌手數次翻唱,粵語、國語版本皆有。其中較為有名的版本有陳慧嫻的《闕歌》、李翊君的《風中的承諾》以及梅豔芳版本的這首《夕陽之歌》。
《夕陽之歌》作為最初的翻唱版,走了一條比較穩妥的路子,即在很大的程度上保留了原歌的風格,比如歌名,旋律,要表的思想感情。
要說不同點的話,那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夕陽之歌》比原作要優秀!
“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詞人以夕陽起興,切入主題,體現了古詩詞由景及情的一貫作風,而且瞬間即來了一個九十度的轉彎“無奈只一息間燦爛”,奠定了這首歌蒼涼的基調。
相比之下,其他版本的《闕歌》,雖然也非常出色,傳唱度也比較廣,但是卻沒有這種大氣和蒼涼。
同時《夕陽之歌》也是難以翻唱的經典之作,或者說,沒人敢去翻唱,梅豔芳的聲音,太過的有特色了,也只有她,能唱出那種感覺,那種味道。
好在這個世界裡,羅蘭的聲音與梅姑很是相似,在唱功方面,也過得去,只不過這首歌曲,實際上感情比唱功要更多一些,很有味道。
在身體極度孱弱又穿戴著沉重的演出服的情況下,她的聲線已經是沙啞顫抖地難以控制,這首歌能完成至如此水平,確實堪稱奇跡。
這一點,和蘇啟在比賽時演唱的那首《海闊天空》,有很多相似之處。
這就是一個歌手,真正的歌手!
現場的嘉賓中,不少大咖,都在暗暗震驚,這首歌曲,足以列入經典,並且成為佳話流傳。
“又是一首經典啊。”
“蘭姐用這首歌曲作為音樂生涯的結尾,確實很符合她的情況。”
“恢弘大氣,關鍵是這個曲子,實在是太妙了!”
“蘇啟這個後生,簡直是難得一見的天才,不,應該是天生為舞臺而生,天生的作曲家!”
就連陳雪楓,都忍不住點頭,給和自己隔了三個座位的蘇啟豎起了大拇指。
蘇啟一愣,隨後微微一笑表示回應。
現場,歌迷情緒愈發激烈。
舞臺上,羅蘭仰起頭,忍著淚,高聲唱。
“曾遇上幾多風雨翻。”
“編織我交錯夢幻。”
“曾遇你真心的臂彎。”
“伴我走過患難。”
“奔波中心灰意淡。”
“路上紛擾波折再一彎。”
“一天想到歸去但已晚……”
滄桑的歌聲,蒼涼的曲調,讓整個體育場,都在不捨中淚目。
這一夜,註定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