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洪波簡直都要被嚇尿了。
雖然這句話從哪個角度來看都覺得十分不靠譜,可段洪波卻絲毫沒有質疑,因為沒人敢開這種玩笑,假傳聖旨可是要掉腦袋的。
但是讓他想不明白的是,不過是兩個孩子鬧著玩的比試罷了,驚動了廖老已經十分誇張了,怎麼竟然連皇上都要來插一腳?
難道夏月初已經到了一點兒都輸不起的程度?竟接連搬出廖老和皇上來壓自己!
這件事夏月初並沒有撒謊,但她也的確沒有喪心病狂到因為這麼一個小比試就去驚動皇上的地步。
這一切其實都源自一個巧合。
廖老決定要成為這次廚藝比試的評判之後,便想著該如何公正公平地決定比試菜品。
想來想去,他便想到當初先帝在時,匠作局曾經用和田玉做了一對兒十六面骰子,每一面上都刻著一道菜的名字,然後用純金勾勒填充。
乍一看這骰子,通體瑩白潤澤,配合用純金填充過的蠅頭小楷,白底金字,是非富貴美麗。
但是湊近一看,才知道原來是皇上選菜譜用的骰子,那場面也是不由讓人啼笑皆非。
先帝過世之後,這東西沒人用了,但到底是好東西做的,便被尚食局的人登記在冊之後收起來了。
最近因為吐蕃王快走了,皇上勢必要有所賞賜。
小皇帝為示親厚,打算在國禮之外再備上一份私禮,便叫劉啟將內庫的賬冊全部搬出來翻看,便看到登記上的這個東西。
“和田白玉雕字勾金十六面用膳骰子?”小皇帝念出來之後也還是一頭霧水,沒想明白社會是是那麼東西。
前面的工藝和修飾詞他都明白,但是骰子跟用膳有什麼關係?
劉啟雖然年幼入宮,但是當年在宮中,他就是個地位僅僅高於雜役的小太監,別說先帝的喜好和習慣了,他一年到頭連先帝的面兒都見不到一次。
後來小皇帝出生後,他就被打發去伺候小主子了。
當時人人都避之不及的苦差事,誰知道十幾年後,風水輪流轉……
不過說到底,劉啟也不知道這記錄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只好將此條前面的位置標號抄下來,打發人去庫房找出來看看。
半晌,小太監捧著一個錦盒回來了。
劉啟開啟盒蓋,只見一對兒成年女子拳頭大小的羊脂玉在杏黃色的絲綢中露出嬌羞的瑩白臉龐,能夠看出玉質特別地潤。
兩塊羊脂玉都被磨成十六面體,每一面上都能看到填了純金的字。
字刻得頗有風骨,一看就是老匠人的手藝。
但是等看清上面的字之後,小皇帝立刻就無語了。
雖然早就知道父皇是個重視口舌之慾的人,但是看到這麼兩大塊上好的羊脂白玉,就變成了吃飯前挑選菜品的骰子,全天下也只有皇帝能這樣浪費還不心疼了。
不,小皇帝看著兩個油潤光亮的骰子,還是覺得自己有點心痛。
這樣的好東西,放回庫房有些浪費了,小皇帝想了一下道:“先擺在多寶閣上吧。”
小皇帝與先帝雖然同為皇子出身,但是幼年在宮中的地位和待遇可以說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