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建安十五年
建安十五年,總的來說,不論是另一個時空,亦或者是易小天所在的這個時代,都沒有發生特別大的事情。
當然,如果不說戰事的話,那這一年確實還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譬如我們的大都督,如果是在另一個時空,於赤壁風光之後,短短兩年間,身體便愈發難以支撐起頻繁戰事的重擔。
年中,便在行軍途中暴病而死——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周瑜在合肥失意不假,但孫權卻在這樣的境況下,依舊沒有過多地苛責周瑜。
革職?
不不不,革職又怎麼算的上懲罰呢?
不過是將周瑜調離是非之地,讓他好生休養罷了。
這一年的時間,周郎獨自一人,與曾經張昭集團的中堅步騭於交州相依為命…聽起來困苦,實際上以士燮為首計程車家在這段時間非常的照顧這兩人。
士燮和步騭本就交好,身為地方名望計程車燮只要一聲招呼,周瑜在交趾城過的其實比他在柴桑舒坦的多。
交趾此地,往往被人們認定為南蠻之地,但是呢,那都是在交趾太守士燮離世之後的事情了。
士燮此人寬厚有度量,禮賢下士不說,還對人們口中的蠻夷異族伸出援手——建安十五年的時候,士燮已經是七十七歲將近七十八歲的高齡,但他依舊相當的有能量。
在兄弟子女的幫助之下,此人甚至特地編撰了許多語言功用書,特地交由當地計程車子,幫助他們理解所謂“蠻人”的語言,用以往後的溝通。
而且他從政四十載,對於交州的政治經濟文化皆有貢獻。
有這樣的一位名望老者在側,大都督又怎麼可能吃得了虧呢?
看似貶值的一年,讓周瑜養足了精神,身體也變得好轉起來,可謂是一舉兩得。
年末的時候,孫權隨便找了個理由,就把遠在交趾的周郎調回了北方,暫領會稽太守的同時,逐漸的恢復著他的兵權。
不過很顯然,經歷了那場合肥的慘敗,這一年的時間,孫權都沒有撘眼往北面看過哪怕一次。
傷心之地——不提也罷。
——
東吳一年來的變化如此。
對於劉備來說,這一年可就不怎麼好過了。
接著上次漢中之戰的餘波影響,劉備回返益州的這一趟可算不得輕鬆。
先是在劍閣之外,遭到了龐羲這個牆頭草的刁難——劉備都呆了,自己不要臉皮,沒想到還有人比他更加不要臉。
說翻臉就翻臉了,他清晰記得,自己出劍閣之前,都跟龐羲說好,如果有風吹草動,龐羲可從北面助自己一臂之力,聯合拿下程度,逼走劉璋。
但是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龐羲就不這樣想了。
面對著劉備的指責,龐羲一邊裝著沒聽見,一邊義正言辭的譴責劉備這種白眼狼的行為,讓劉備竟然一時間無話可說。
不過…畢竟是有地圖的人,劉備選擇繞道而行,又在即將抵達成都之前猶豫是否要與劉璋修復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