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退了。
明面上,官渡港與黎陽城的曹軍退了。
暗地裡,從曹操的老家沛國譙縣起,經過樑國,再經過官渡,曹操正在緊急調動民工,開始開闢一條渠,一條名為“睢陽”的渠。
這是為了方便下次北伐時,軍糧的運輸,也是為了打通黃河南北的物質往來的樞紐,如此一來,中原的糧食可以順著渠北上,直接傳送往北方的每一個城郡。
易小天提到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句話,曹操始終銘記於心,哪怕是如今撤離黃河沿岸,也必須得做足了樣子…
睢陽渠的開闢是一個工程,除了軍事的運輸之外,更重要的是擺明一個態度,擺明他曹操與袁紹不一樣,他會幫中原與北方建立物質的往來,讓百姓們真正的過上好日子。
除此之外,曹操還下令…
退兵之時,所過之處,不能動百姓一絲一毫的糧食,更不能踐踏田莊,誰若是敢動百姓的一隻雞,他就把誰當雞給殺了!
一邊退兵,一邊俘獲民心。
按著易小天那“廣釋仁義”的方略…曹操也順理成章獲得了極大的好處。
一時間,曹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北方。
隱隱。
北方各城郡的街頭巷尾,均把曹操的形象描繪的無比高大!似乎…民心所向!
接下來…
就是矛頭調轉,數萬曹軍配合曹操演出一場年度大戲,兵鋒直指荊襄,直指東吳。
說起來,為了將易兄的這個劇本,這步棋,演的沒有絲毫破綻…
這中間,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本著做戲做全套的想法,曹操特地以朝廷的名義給孫權下文,讓孫權派遣一個弟弟或者兒子到許都來…
明面上是共浴龍恩,同享榮華富貴,實際上,孫權接到信就明白了,這是曹操對他不放心,讓派人質去的!
如今的孫權,剛剛繼位不過兩年,手下的將領、部眾大多沒有完全臣服,東吳地界上宣佈獨立的軍閥比比皆是,還有那位並不算友好的鄰居山越也是時時進犯…
孫權一時間還真的沒法決定了。
當即…孫權請來張昭等人細細商量。
“諸位?聽聞曹操放棄北伐大舉南下,這是兵鋒直指荊州,直指咱們東吳呀。”
孫權的臉色很不好看,他皺著眉繼續說道。“如今,咱們東吳內憂外患,偏偏曹操還致信讓我送一個弟弟或者兒子去許都做官…諸位都說說,咱們該死送還是不送?”
這個問題一經丟擲…
東吳眾臣一下子議論了起來,說起來,東吳這群文臣別的本事沒有,論起口才,一個個卓絕的很。
洋洋灑灑爭執了半天,依舊沒有得出什麼有建設性的結論。
“主公,送吧…如今曹操勢大,咱們惹不起,還是可以躲得起的呀!”以張昭為首的妥協派建議道。
“不能送,送了就是慫了,咱們何必怕他曹操呢?來呀,打呀,怕什麼?”以程普為首的剛猛派提出截然不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