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一日,楚正康的改變有二。
首先外貌,就這一日的功夫,楚正康的樣子竟然平白年輕了二十多歲,從一個年近八十的老叟,變成了一個三四十歲的壯年男子。
再者就是修為了,就這一日的功夫,楚正康竟然有了得道境的修為,這樣的速度,簡直讓人咋舌。
而能有這樣恐怖的速度,一者歸功於楚正康自身的資質,再者,便是天地藏三樓的逆天功效了。
楚正康自小習武,天賦妖孽,十八歲時,便已打遍天下無敵手。
皇濮初見他時,立刻便發現了他地品靈根的絕好資質,本有意將他帶出洞天正式的修行,只是當時的楚正康在這裡還有許多的牽掛,便自己放棄了。
楚正康本以為自己此生與修行無緣了,可皇濮卻再次給了他一個機會,一個重生的機會。對這個機會,他要牢牢的把握。
地品靈根,修煉起來當然迅猛,更難得可貴的是,六十多年的帝王生涯,令楚正康的心境修為早已超凡脫俗,單已心境論,比之一些得到圓滿也不遑多讓。
如此一來,修煉起來更加的事半功倍。
皇濮在這楚正康身上也下了血本,就這一日間,皇濮耗費了一千萬靈珠用以驅動天地藏的三樓,使之時間流速維持在外界一日,內裡百年的界限上,更是對楚正康修煉所需的靈氣保持最大限度的供應,如此,楚正康才能在這一日間成為得道境的修士,隨時小成,但已可壽延千載,徹底的解決了楚正康的後顧之憂。
出來之後,楚正康第一時間向皇濮跪拜下去,情真意切的道:“先生的再造之恩,弟子永生不忘。”
皇濮道:“你起來吧,如今,你雖已是得道境的修士,但道途深遠,你切不可心生懈怠。知道嗎?”
楚正康道:“弟子謹記。”
皇濮道:“現在,我們來談談皇楚帝國的改造計劃吧。”
自這一日起,皇楚帝國發生了一場變革,一場新生的變革。
一百五十年後,皇楚帝國多出了無數的修士,修行,對皇楚帝國的民眾早已不再陌生,人人朝思暮想的,便是成為修行者,更加期盼的,是加入三千軍。
所謂三千軍,是由帝國皇帝楚正康親自掛帥的一支軍隊,這支軍隊有三萬三千人,且一直有三萬三千人,既然有三萬三千人,那麼為什麼要叫三千軍呢,因為這只軍隊只有三千個正式成員,其他的三萬人,全是後備。
這三千個正式成員,其地位,只在皇帝一人之下,就連帝國丞相都管不了他們,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這是莫大的榮耀。
而想要獲得這榮耀,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一者,必須要有對帝國絕對的衷心,可以隨時以身負國難,百死而不悔。再者,必須要有獨佔鰲頭的實力,因為自他們成為三千軍的成員開始,不論是正式還是後備,都將面臨著無窮無盡的挑戰,正式成員落敗,便成為後備成員,後備成員落敗,便離開三千軍。
帝國為了這三千軍,將原來的書院移轉他處,然後以高山為中心建了一座城,取名大衍城。
這座城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便是三千軍正式成員的住處,而外城,則是三千軍那三萬個後備的住處。
內城的高山腳下,有一座三層小樓,這座小樓,便是無數人為之趨之若鶩的存在,內城的成員,可以隨意的進出這座小樓,而外城的後備成員卻只能一個月進入一次,且只能待三天。
如此一來,一個競爭的體系便形成了,如何競爭呢?
很簡單,挑戰。
圍繞著內城和外城的城牆,分別有三十個和三百個擂臺,這三萬三千人,每隔百日便要守一日的擂臺,落敗,離開內城或者離開外城,就這麼簡單。
一百五十年過去,如今的大衍城,成為了帝國內所有修士心中的聖地,人人都在為能夠進入大衍城而努力。
現在的三千軍,那三千個正式成員,普遍的都是知命境的修為,更有甚者,已經得道,而外城的三萬人,修為最低的也有洞玄境的修為了。
對此,皇濮很滿意,於是乎,皇濮開始了自己的第二個計劃。
皇濮明白,在軍團混戰中,個體的實力是微不足道的,有效的配合方才是制勝的法寶,為此,皇濮耗費了一百五十年的光陰,窮經皓首,終於將此生所學融會貫通,創出一軍陣,名曰千水陣。
水凝成滴可穿石,水聚成洋可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