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走後,兩個孩子終於憋不住了,“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拓跋匹夫苦笑,於是和鋼鏰一起想盡辦法的安慰,終於止住了兩個孩子的哭泣。
不哭了之後,琴琴本著小臉,禦使著烏篷船回到了桃花島,一路上,一句話都沒跟拓跋匹夫說,遲遲也是如此,可見,都還對拓跋匹夫把四個徒弟趕出桃花島的事情耿耿於懷。
其實,拓跋匹夫也是有苦心的,徒弟們都已得道,特別是拓拔槐,已經得道圓滿多年,隨時都可以開啟證道之門,可那證道之門,卻不是那麼好過的,稍有不慎,便是灰飛煙滅的下場。
所以,他們需要多些磨煉,而總是跟在自己身邊,他們便總想著依賴自己,雖然自己從未顯露過實力,但拓跋匹夫知道,自己在幾個徒弟心中,就是無所不能的神。
這樣的依賴,絕對是不可取的,所以,拓跋匹夫便狠下心來,將四個徒弟全部趕出了桃花島,是雄鷹,就應該展翅高飛,而不是縮在母鷹的懷抱裡安隱度日。
而拓跋匹夫的苦心,自然是不便對遲遲和琴琴說的,所以對這兩個小孩的冷臉也只能受著,所幸,小孩子嘛,悲傷來的快,去的也快,當天晚上,就恢複的孩童天性,圍繞在拓跋匹夫膝前,嘰嘰喳喳的鬧個不停。
幾個徒弟走了,這照顧孩子的重任自然便落到了拓跋匹夫的肩上,可拓跋匹夫的廚藝已經遠遠比不上拓拔槐的了,所以,在拓跋匹夫做了一頓飯之後,一大兩小三人一致決定,在拓拔槐回來之前,不生火做飯了,反正三人都不需要用吃東西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至於嘴饞的問題,拓跋匹夫這裡還存著很多當初拓拔槐用太歲做出來的吃食,足夠他們享用很長的一段時間了。
四個徒弟走了,桃花島上少了很多的生趣,遲遲和琴琴也無精打採的,很是安靜了幾天。
可幾天過後,島上便熱鬧了起來。而這熱鬧的緣由,便來自於兩個小不點。
許是因為兩個小不點覺得,是因為自己的實力不足,幫不上先生們的忙,所以才導致了和先生們的分離。於是,兩人纏著拓跋匹夫,硬是要拓跋匹夫教他們本事。
拓跋匹夫架不住兩個小不點的軟磨硬泡,最終答應了下來。
雖然是無奈答應的,但拓跋匹夫交給兩個小不點的本事卻一點也不含糊。針對兩個小不點靈體的特性,拓跋匹夫特意為他們創出了一個術法,名曰破妄。
破妄之術,並不是道法,而是技擊之法,乃是拓跋匹夫將自己的心神一分為二,一者掌握了他自己的全部道行,是為乾,一者則空有法力,卻無道行,是為坤。
乾坤相抗,乾者宛如耀耀之陽,坤者宛如螢火之光。在烈日的照耀下,那螢火純以技法相抗,從初始的全無反抗之力,要最後已經可以分庭抗禮。
可以說,如果這破妄之術練成了,實力當可與拓跋匹夫比肩,但是,能不能有人練成,拓跋匹夫自己都不知道。
雖然是他創出來的,但那是他在他的大道基礎上創造出來的,而如果沒有拓跋匹夫那樣的大道基礎,想要練成,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不可否認的是,這破妄之術絕對是天地間最好的靈體修煉之法,但有所成,實力絕對不會遜色於仙人。
破妄之術共有七式,練成這七式,便算是入了門,入門之後,當有正反兩重天,各七變。
正七變,第一變,七化四十九,第二變,四十九化三百四十三,第三變,三百四十三化二千四百零一,第四變再倍七,第五變又倍七,第六變複倍七,直至第七變,化為五百七十六萬四千八百零一式。
反七變,第一變,五百七十六萬四千八百零一化八十二萬三千五百四十三,而後約七,直至第一變複為七式。
可想而知,想要練成,會有多麼的困難,幾乎不可能練成,但照拓跋匹夫估計,只要練成正七變,便會有鬼仙的實力了。
少年不知愁滋味,更遑論兩個無知孩童了,只是聽拓跋匹夫說的厲害,便興致盎然的開始跟著拓跋匹夫學習。
遲遲喜歡用斧子,拓跋匹夫便將破妄變成了斧法教給了他,並且送給了他一把斧子;琴琴喜歡鞭子,拓跋匹夫便將破妄變成了鞭術教給她,並送了一根鞭子。
而不管是斧法還是鞭術,其根本就是破妄。
至於拓跋匹夫送的斧子和鞭子,自然也不是凡物,都是了不得的神兵,不然的話,兩個小不點也拿不動,這神兵自然有神兵的神異,根據使用者的身形變化成為最順手的形態,不過是最基本的。
自兩個小不點學會了那七式破妄,桃花島上的飛鳥走獸便遭了秧,常常成為他們試手的物件,一時間,這桃花島上熱鬧非凡,再也不複平靜。
可這些,拓跋匹夫一點也不在乎,孩子想鬧,便讓他們鬧去,他該睡覺還是睡覺,偶爾才會督促一下兩個小不點的進度,這日子過得,好不悠閑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