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病與年齡,是影響運動員職業生涯最關鍵的兩個因素。
尤其是,針對那些已經取得了成功的職業運動員,他們在退役時的理由,無非就是這兩個因素。
而傷病很可怕,它們能夠摧毀你的身體,也能折磨你的精神,但相比起來,或許時間,或者說是年齡,才是運動員們最害怕的一件事,因為它不可抵抗!
你必須要面對它,也必須要正確的面對它。
於6月1日,國際兒童節,下午三點左右,安生與法國名將特加松之間的比賽,正式開始。
“嘭!”
安生率先發球。
而他是保持了之前比賽的良好狀態,但在這一記發球上,他卻是並沒有完全發力,轉而是更加註重球的線路與落點。
可以看到,其球速大概是在180公里每小時,並未打出他的上限,可相應的,其角度更大,且是增加了一些側旋。
如此,特加松想要完成接發,除了對比賽高度專注之外,還需要他有更多的腳步移動,以及在站位上,是不得不更加靠後。
這一點,也就是安生在發球上做出調整的目的所在,他要盡一切可能,加快特加松的體力消耗,而不僅僅只是得分。
而此時此刻,特加松可沒有想那麼多,或者說,他的比賽策略,還是想要與安生拼硬實力,以此來爭奪這場比賽的勝負。
也因此,在他判斷出安生的發球路線後,他是立馬就衝了出去,且在揮拍的過程中,有意加了一些力道,想要打出一些進攻性。
當然,哪怕特加松的此次接發,是完成的還不錯,可擁有發球權的安生,總歸還是在發接發環節上,擁有一定的優勢。
隨後,安生也是利用這一點優勢,展開了他的攻勢,不過麼,他的進攻,也是與之前有一些不同。
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還是按照他在賽前制定的戰術方針,盡一切的可能,去消耗特加松的體力,讓他跑起來。
可難就難在,安生除了要消耗對方體力之外,還需要保證,他是能夠完成保發,否則的話,他做的這一切,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對安生比較有利的一點是,在這個時候,特加松還沒有意識到他的策略。
而在這一拍的進攻當中,安生是十分常規的打了一記正手對角線,其球速是比較一般,但他卻保證了這一球的落點,是足夠深。
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進攻強度,還不足打破特加松的能力極限,但他想要展開反擊的話,也是需要冒一定的風險。
由此,特加松也不著急,同樣只是回敬了一記對角線。
甚至於,在他感受到了安生的擊球強度之後,他心裡還稍微放鬆了一些,因為他感覺到,安生好像並不太強。
而緊接著,安生是主動做了變線,意圖左右調動對方,他也做到了,特加松的確是跑了起來。
但問題也隨即出現,在經過了前面幾拍的試探之後,特加松當然不會一直跟他這麼慢悠悠的消耗下去,哪怕他現在還沒有意識到安生的目的,也是如此。
也就在雙方相持了四拍之後,特加松是抓住了一個機會,突然就加快了擊球節奏,開始轉守為攻。
好在麼,安生對此是早有預備,他也不跟特加松硬拼,既然你是開始由守轉攻,那我就順勢由攻轉守,耐心的你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