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大年初一,安生就在家待了兩天,便返回了滬城。
可也別看他只休息了兩天,相比於他們滬城網球隊的其他隊員來講,他其實都已經算是“偷懶”了,因為,有不少隊員都是沒有選擇回家,或者,是過完除夕,就立即返回隊裡。
就比如張之爭,哪怕他本身就是滬城本地人,但他卻也僅僅只是回家吃了一頓團圓飯,第二天一大早,就返回了市隊。
運動員吃的是年輕飯,每一天的時間,都非常珍貴,捨不得浪費。
而在此後的這些天,安生在積極訓練的同時,也是在焦急等待著隊裡的訊息,因為在他回家過年之前,他就已經是提交了參賽的申請。
至於他選擇的同行者,沒有什麼懸念,就是張之爭。
順便解釋一下,張之爭目前是還沒有滿16週歲,也就是說,他是有條件去參加u16的青少年賽事,但這也並不會影響到他去報名u18的賽事。
並且,在itf青少年賽事中,相對來說,意義比較大的,也稍稍有些影響力的賽事,就只有u18級別的賽事。
其他年齡段的賽事,像u16、u14,感覺選手的年齡都太小了,與成年賽事相差太大,實在是沒有什麼借鑑意義。
也因此,既然是要參加青少年賽事,那麼,張之爭也不會有其他的選擇,是隻會選擇參加u18級別的賽事。
當然了,張之爭之所以會答應安生,跟他一同前往參賽,可並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他自己。
到了他這個年紀,且他的身體發育明顯是要比一般人更早一些,他又很受隊裡的重視,按照隊裡給他制定的規劃,本身也就應該是到了可以外出參賽的階段。
如此,兩人算是一拍即合,決定了此事,並順利得到了隊裡的同意。
而他們也沒有什麼意外,是相對比較容易的拿到了於2月28舉行的,itf國際青少年巡迴賽宛城站的參賽名額。
之所以說它沒有意外,那是因為,目前,在整個華國來講,每年舉辦的itf青少年巡迴賽,基本都是固定的16站賽事。
且在每年年底,或是當年年初的時候,華國網協都會提前公佈下一年度的賽程表,其中包括了各站賽事的舉辦時間與地點。
所以,安生其實早已經知道,在這個時間點,他們能夠報名參加的賽事,就只有itf宛城站的賽事。
而說到itf國際青少年賽事,有些相關的內容,就需要稍微解釋一下。
首先,itf青少年賽事,一般來說,是不設立獎金的,但他的賽制、規程,基本是與成年賽事相同。
由此可知,其舉辦此類賽事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廣大青少年網球選手,提供參與正規比賽的機會,讓他們積累比賽經驗,為進入職業網壇,做好準備。
另外,看到“國際”這兩個字,也能明白,itf青少年賽事,是開放式的賽事,允許全世界範圍內,所有符合條件的青少年選手,前來報名參加。
換句話說,在比賽中,參賽選手們是可以接觸到不少來自於不同國度的選手,這是能夠讓他們,在加入成年賽事之前,提早感受到國際賽事的氛圍。
這一步,其實是挺重要的,尤其是對華國選手來說,更是如此,他們本身是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況,就更需要與其他網球發達國家的選手,進行更多的切磋交流,學習他們的經驗、技術,以提高自身的水平。
此外,itf青少年賽事,也是分級別,且參加不同等級的賽事,選手是能夠獲得相應的積分,從而得到青少年選手的排名。
但必須要說,青少年賽事與成年賽事的實際關聯,其實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