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言情小說 > 非常車間 > 第 432 章 家族之爭

第 432 章 家族之爭 (第2/2頁)

身為一家之主,他了解的自然要多一些。

普通老百姓只知道楊氏集團有錢,但是林國棟卻知道,楊氏集團不單單是有錢,它的真正恐怖之處在於它背後的那種神秘莫測的力量,那些個能人異士,你要是惹惱了他們,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可以這麼說,汴京所有的大小家族就算綁在一起也不是一個楊氏集團的對手。

或者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家族或勢力,能夠單槍匹馬的勝過楊家。

“她們這一次的目的是陪著一個叫陳慧娟的人遊玩,而那個陳慧娟的兒子,就是楊靈靈的男朋友。”手下說道。

究竟是什麼人能夠讓眼高於頂的楊靈靈為之傾心?

這個念頭他也只是一閃而過,感情這種東西誰能說得準呢?也許他們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呢。

“那她的這個男朋友是個什麼人?”林國棟問道。

“普通人一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好像曾經在常州打工的時候幫警察成功破案獲得了好市民獎還有獎金。而他個跟楊靈靈大概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的。”憑林國棟手下的能力,也只能查到這裡了,再深入一些他就無能為力了。

現在的家族就相當於以前的門閥。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士族、勢族、世家、巨室等。歷史上有名的門閥是春秋時期的晉國六卿:趙氏、韓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魏晉時期有特殊地位的地主階層,東漢的累世公卿,經學世家等豪強世族是門閥的前身。曹魏行九品中正制使其取得政治特權,西晉的佔田制又使其取得經濟特權,遂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典型門閥制度。這種制度在東晉達到鼎盛。門閥制度確立後直到唐代,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形成官僚選拔制度。

東漢時期,士人主要透過察舉、徵辟出仕。被舉、被闢的人成為舉主、府主的門生、故吏。門生、故吏為了利祿,甚至不惜諂附、賄賂以求固結。大官僚與自己的門生、故吏結成集團,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東漢後期計程車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領袖。所謂門閥大族,就是在經濟、政治、意識形態上具有這些特徵的家族。東漢時期選士首先看族姓閥閱,所以門閥大族的子弟在察舉、徵辟中照例得到優先。門閥大族是大地主中長期發展起來的一個具有特殊地位的階層。當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們聯結、周旋。門閥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勢力更具有壟斷性,實際上統治了這些州郡。

漢末社會中的世家大族,魏晉時稱為士族,影響很大,名士多出於這個階層,或者在政治上與這個階層結合在一起。曹操由於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說來不為名士所尊重,故而一再發布“唯才是舉”令,選用那些不齒於名教但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但曹操不但沒有籠統地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強調的德行標準,而且很重視對名士的爭取。曹後,曹丕在尚未代漢稱帝之前,採納了陳群建議的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制。實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權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裡,中正採擇輿論,按人才優劣評定品第高低,多少改變了東漢末年名士品評人倫、操縱選舉的局面。

西晉時雖仍襲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評定者家世的封爵與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選擇人才的作用,以致於上品無寒族,下品無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為鞏固士族力量的工具。西晉規定高官顯爵者各按官品高下佔有田地,並在全國範圍內以法令形式承認私家依附農民。雖然法令規定免除國家租稅、徭役的戶數,但在佔有大量田地情況下,高官顯爵者必然擁有更多超過法令規定的從事勞動的依附人口。在佔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礎上,後漢、曹魏以後世代高官而且世襲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擁有特殊優越地位,形成門閥士族。

西晉亡後,在門閥士族的擁戴下,東晉王朝得以建立,但統治階級內部,存在著北人士族與南人士族、北人士族中的上層與下層、皇室司馬氏與僑姓大族、各大族之間、中央與地方(揚州與荊州)等錯綜複雜的矛盾。終東晉一朝,門閥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桓玄曾一度推翻司馬氏統治,自立為帝,後失敗被殺。

南朝宋武帝劉裕從東晉門閥專政、王權弱小、方鎮割據的積弊中汲取教訓,努力加強皇權,因而南朝世家大族雖然在社會上經濟上的優越地位未變,不僅擁有大量田地,而且封山佔水,實行莊園經濟,佔有廣大田莊山澤和附屬於土地上的大量依附人口,但實際軍政實權大為削弱,政治權力主要已不在他們手中。南朝士庶之別非常嚴格,士族透過仕宦途徑和婚姻關系來維護門閥制度,形成封閉性集團。

士族所居官都是被認為“清顯”的職位,一般不理政事。士族中又有高低階層之分,兩者之間一般也不通婚,低階士族擔任的某些官職,高階士族不屑擔任。侯景之亂使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擊。承聖三年(554),西魏軍攻佔江陵,俘衣冠士族數萬口,驅入長安為奴婢。這是對南方門閥士族的一次沉重打擊。在陳朝,無論僑姓士族或江南士族,不僅政治上早已無所作為,社會聲望和經濟地位也都一落千丈,門閥制度已經沒落到徒具軀殼了。

門閥的出現尋根溯源,當自西漢時期初顯端倪。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日益成熟,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各地都湧現出田連阡陌的大地主。同時,漢初的“任子”、“貲選”,之後實行的察舉制度和太學制度,使地主階級入仕門徑也比過去寬廣多了。特別是儒學定於一尊後,封建政府以儒家的經籍、禮法取士逐漸成為定製。經籍成為人們世代研究的家學,禮法也成為某些人家的不變家風。

這樣,一部分地主富室與儒術禮法結合起來,“經明行修”,就可以累世做官,從而形成門閥地主。世襲為官的門閥,到東漢中葉開始更加普遍。弘農楊震一家,以習歐陽《尚書》四世皆為三公;汝南袁氏一家,以習孟氏《易》四世有五公;在地方上,也有一批時代世代為州郡縣僚佐而牢牢控制地方政治的地位較低的門閥。但是,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所謂“天人合一”、“三綱五常”之說都是體現了以皇權為中心,也就是說此時的世家大族都是依附於皇權而尋找各自的利益無論政治還是經濟,),還有“君權神授”說等也是對他們思想的鉗制,體現了皇權的強大。

而世家大族勢力的鞏固以至於控制政權,則是自東漢末年紛爭時代開始。不過並不是紛爭割據就會出現門閥政治。首先國家未安定,政局混亂,士族難以發揮權力,即使在相對統一的各地區,有所謂權臣或宦官專權,但是以皇權為根基,例如曹操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借皇權發揮影響。

不過如今像林國棟這樣的,比起古代的那些家族差得太遠了,非要比較,也許楊家能夠沾得上邊。

林國棟自然不願意對上龐然大物一般的楊家,因為他們林家在他面前完全不夠看,分分鐘就能讓他們家道中落。

但是如今牽扯到自己的兒子,他不得不硬著頭皮面對。

不過使用的力量恐怕有限,因為一旦家族中的那些老人還有其他兄弟姐妹知道了對方是楊家這個巨無霸的話,多半會勸他息事寧人。

為了家族的發展,你兒子廢了就廢了吧。

這也林國棟當家主這些年以來立志要改變的,他想讓整個家族變得以人為本,就算舍小家保大家也得有個底線。

不過他註定要失望了,因為他這裡得到訊息,那想來家族裡的其他人得到訊息的速度也不會太慢。

估計現在那些讓他息事寧人的命令就在門口。

:。:

最新小說: 重生年代:帶物資空間種田致富 重生之崛起2010 辭職後我成了首富真千金 換親後,絕色美人成大雜院團寵 燃花 跟影帝組cp之後 總會有人比我慘[穿越] 動物情書[娛樂圈] 一步之遙 零下一度的月光 菜與98K[絕地求生] 圖林愛情故事 十年暗戀終成空!不如當我親家公! 星下有藍鯨 驚!真千金帶著祖宗回來了 血染大清河 真千金用諧音梗改劇情虐哭主角團 穿成年代文女主的知青小姨 空間大佬的養崽寵夫種田日常 抗戰之鐵血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