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鄧雲鴻還是幫張允開脫罪名,把縱火推到了無苦的石龍頭上。
雖然,練氏和湯家的人都很篤定,這次京城大火,很可能就是無苦的石龍乾的。可普通人不相信啊,
所以,鄧雲鴻派了徐士吉,專門挑古籍來整理。有關神龍的,有關無苦的,有關黑火的,全蒐集出來。挑相關的,傳到民間去。
張允進京也快十天了,縱火的罪名,算是沒人提起了。雖然百官裡面,還有些不信邪的,認為是張允乾的。可大家也明白,皇上是想護著他舅舅呢,他說是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縱火的罪名一鬆動,各處就有摺子上來了,說韃靼蠢蠢欲動,聯合了契丹,怕是要去三邊作亂呢。
周和上次的奏摺,就是鄧雲鴻讓他去調查這事的結果。無面故意讓何青衣看見這麼個重要摺子,結果,她什麼都不說,還裝病去躺著了。
透過了無面的測試,何青衣才算正式成了乾清宮的一員,跟洪有方一樣,成了多面奸細。
何青衣探了一口氣,以前的乾清宮,都是大家一起販賣皇上的秘密。有權勢的,賣的貴一些,沒權勢的,賣的便宜一些。
現在,是無面掌管資訊來源,他給多少,手底下的人就往外送多少。這局勢,也逆轉的有些奇怪了。
外面的人,花了真金白銀來買鄧雲鴻的訊息,誰知道,卻是他主動讓人往外傳的。這皇帝當的,真是穩賺不賠啊。
何青衣翻了下山西都轉運使薛義山的摺子,大致分析了韃靼和契丹今年大饑荒的情況,又指出三邊總督不在固原,會讓韃靼有空子可鑽。
說的,倒是有理有據,並沒什麼偏頗之處。只是,鄧雲鴻能不能聽得見去,卻不好說了。
何青衣跟著中宗日久,知道都轉運使是中央朝廷派去主管地方財政賦稅的長官。除去負責當地駐軍的開銷之外,還要負責道路修整,驛站管理,漕運疏通等等。同時,也有監察地方官員的作用。
按理說,這個薛義山,應該是鄧雲鴻派去山西的人,他怎麼幫著張允說話了呢。何青衣有些不理解了,或者說,是就事論事?固原的情況真的不樂觀,需要張允回去坐鎮?
這麼一個摺子,又打算讓太后知道,何青衣心想,不外乎兩個可能,一個是看看張允還有沒有餘黨,另外一個,就是讓張允的人主動些,自己提出回三邊鎮守。
何青衣放下薛義山的摺子,又拿起硯臺邊的摺子,這是無面給蘇家的資訊。何青衣翻開一看,是大名府巡檢崔右任的摺子,檢舉魏縣知縣郭俊毅貪汙受賄的事,銀兩數目都很確鑿,看來是真事。
這個大名府巡檢崔右任,何青衣以前也聽徐坤文他們說過。似乎跟徐乾文是同一期進士,也曾經是高階的門生。高階派了趙夢白去三邊鉗制孫連玉,又派了崔右任去冀魯鉗制夏延。
扳倒高階之後,趙夢白因為有功,回京去了都察院,這個崔右任仍舊留在冀魯做巡檢。
之後方王造反,在濟南呆了一段時間,不知道,跟這個崔右任有無來往。畢竟,方王是高階的女婿,崔右任是高階的門生,若是有些瓜葛,也在所難免。
鄧雲鴻登基之後,新增了許多二品三品的大員。原有的高官也不撤,讓他們去翰林院編書,還封了大學士的頭銜,大家都高興。
同時,又提拔了許多給鄧家做事的四五品官員。五品以下的,武將自不用說了,都是各地總督自帶的人馬。文官雖然還保留原有的班子,可知縣知府這類官員,很多都依附各地總督了。
何青衣心想,這個崔右任這會兒跳出來,大概,就是看準張允倒黴了,蘇木也快了吧。所以,趁機邀個頭功,日後蘇木倒臺了,他就是功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