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嫁的隊伍進了陽和衛,守將王勳就招待大家吃點東西。
周和他們跟著王勳,在城門口坐下了。何青衣這些女官和宮女,就進了城門後的宅子。
門口放著兩座石獅,進了院子,是坐五間的房子,青磚灰瓦,不上精緻,倒是也乾淨利落。
院子裡的男丁,一早就去外面招呼送嫁隊伍了。宅子裡面,就剩了些女眷,招呼何青衣她們。
何青衣吃了昨夜的虧,也不穿女官的衣服了。借了左月的宮女服,跟大家穿了一樣的衣裳,吩咐宮女們不要破。
宮裡送嫁的隊伍,除去何青衣跟左月金翹,還有四名宮女,六名侍衛。太監的人數多一些,除去田慶榮,還有七人。
王夫人招呼了這七名宮女進去,派人送了洗漱的熱水,又送了米粥麵條做早點。
宮女們車馬勞頓,難得這麼舒服地坐著吃早點,笑著就開吃了。
何青衣跟左月金翹坐了另一桌,王勳的兒媳『婦』崔氏送了熱茶過來,看了一眼何青衣,笑著:“這位姐姐生的真好。”
宮女們聽見了,都笑,:“這是張姐姐。”
雖然宮女們沒有破,可王夫人跟崔氏,也猜得出何青衣是帶隊的女官。坐她邊上的兩個宮女,伸手投足,一看就是跟隨日久的模樣。
好在何青衣年輕,十四五歲的模樣,王夫人和崔氏,雖然能猜出她是領頭的女官,卻萬萬想不到,她是送嫁的使者。
王夫人派了崔氏過來陪坐,何青衣喝著米粥,對蔥花烙餅誇不絕口。崔氏笑,:“這是我們陽和衛最常見的吃食,倒是這蔥花烙餅,是我帶人連夜做的。”
左月又細細問了做法,打算學了,日後做給何青衣吃。
崔氏見了,更確信何青衣是領頭的女官了,把做法教了左月,又跟何青衣了些陽和衛的事。
何青衣才知道,這陽和衛離韃靼,就是一牆之隔。雖然是個關,卻舉足輕重。
王勳原是餘盛海的得力干將,孫連玉繼任之後,就派了他守陽和衛。這一守,就是十幾年,從沒叫韃靼過了陽和衛。
出京八,到這時,何青衣才實打實地感受到了,自己已經到了後商的邊境。
吃完早點,劉貢就吩咐出發。何青衣帶了宮女,謝過王夫人和崔氏,上了馬車。
經過這一早上的吹噓,田慶榮坐實了假使者的位置,陽和衛的守軍,誰都以為,這個鼻孔朝的田公公,才是中宗的送嫁使者。至於那個湯盛,誰也不當他是一回事了。
周和領隊劉貢押後,送嫁的隊伍再次出發,一路朝著西邊的大同而去。
何青衣坐了車裡,正閉目想著明的事,金翹卻:“姐,快看,那是長城嗎?”
左月湊到窗前,:“看著不像啊。”
何青衣也過去窗前,外面卻是幾座三四丈高的瞭望臺。瞭望臺的中間,卻連著黃泥的城牆。
“應該也算吧,”何青衣也不清楚,“看這模樣,應該就是王夫人的守口堡了。”
“等下問問劉大哥,”金翹:“不定他知道。”
左月趕緊攔:“姐了,不能跟周公子和劉統領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