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是用針線將圖案繡到布上,而緙絲則是將圖案織到布上。
比如這幅西方極樂世界圖,上面的人物沒有一處相同,只能透過緯線來表現花紋『色』彩。選的本『色』生絲做底『色』經線,用較粗的彩『色』熟絲來顯現花紋,依照圖案的輪廓,『色』彩,分塊分段分割槽地挖花織緯。
簡單的,緙絲的緯絲並不貫穿整個幅面,顏『色』所斷之處,就和地紋之間形成細縫眼,懸空看,立體感極強,宛如雕刻聊絲綢,因疵名刻絲。
織成品正反花紋,『色』彩如一。工藝嫻熟且有書畫基礎的緙絲工匠,一也只能織一兩寸,如果畫稿複雜,產量更少,因此影一寸緙絲一寸金”的美譽。一般的緙絲,多用於裝裱名貴書畫或者經卷的封面,像這樣大幅的披風,可以是萬金之價。
而做這幅披風的沈克柔,也一早不在人世。何青衣做方王妃禮服的時候,也聽過沈克柔的大名,可緙絲畢竟是尚功局的事情啊,怎麼曹嬤嬤來找她們尚服局的人。
曹嬤嬤展示好披風,又示意何青衣鬆手,收了起來。心包好之後,才:“雲棲寺的德清長老,上次進宮給太后講經的時候了,就快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了,想跟太后求一副圖畫呢。”
“太后練畫練字很多年了吧,”蔣司衣問。
“是啊,”曹嬤嬤:“太后畫畫的時候,突然就想起皇上送的這件披風了。讓我們找出來一看,太后就,要做個緙絲的畫送給雲棲寺。”
“六月十九,那不沒幾了嘛?”許嬤嬤『插』嘴,問:“來的及嗎?”
“太后了,這次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日,她先送個字畫。你們做的緙絲,就當正月初一彌勒菩薩聖誕的禮物。”曹嬤嬤解釋:“還有半年呢,來得及。”
“太后要做多大的啊?”蔣司衣有點擔心,畢竟,緙絲的進度很慢,如果太大,半年也不夠啊。
曹嬤嬤挑挑眉『毛』,:“別擔心,太后了,就跟這披風一模一樣就好。”
蔣司衣鬆了一口氣,問:“沈克柔不在了,太后想讓誰做呢?”
曹嬤嬤想了想,:“人選你們跟尚功局的人商量,太后喜歡沈克柔的畫風,要求一點兒都不改動,做到這點就成了。”
“原來如此,”蔣司衣感慨:“沈克柔一去,緙絲再沒像他那樣出神入化的大師了。模仿他的原作還行,想做出跟他一樣水平的新作品,可就難了。”
“這披風你們先留著,”曹嬤嬤:“千萬可心了。”
“是,”蔣司衣:“這點我們還是懂的。”
“那我先告辭了,”曹嬤嬤:“你們找好匠人,到時候一下,我也過來看看。”
“好的。”蔣司衣:“慧貞,你送送曹嬤嬤。”
許嬤嬤陪了曹嬤嬤出去,蔣司衣拿了披風,帶著何青衣進了庫房。
這庫房,何青衣跟曹嬤嬤平時也常來。只見蔣司衣徑直往前走,到了盡頭,推開兩個並在一起的櫃子。
何青衣大吃一驚,不這兩個櫃子有多重,光上面堆放的布匹衣料,蔣司衣輕輕一推,竟然兩個櫃子就分開了。仔細一看,地上竟然有兩道軌道,原來如此。
兩個櫃子推開之後,牆上『露』出一扇鐵門,掛了一把大鎖。蔣司衣把披風的包袱遞給何青衣,從腰上解下鑰匙,窸窸窣窣地開始開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