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有外人隨意闖入泡心島,楊家在橋頭設定了守橋的人,也好在有人守著,才算是解了她們的圍。
留了倩兒幫忙守橋,守橋的小夥子把水果裝進了背簍,幫忙給揹回了院子,又趕緊回去替換倩兒了。
“奶奶,奶奶,快來看看,我拿什麼回來了?”一進了自家的院子門,楊心蘭就大聲朝著屋裡起來。
聽到小孫女的聲音,楊奶奶趕緊著就下了炕,“來了,來了,我家乖丫頭又給奶奶拿回來什麼好東西了?”
沒等楊奶奶迎出屋子,楊心蘭就已經先一步跑進屋裡了,“奶奶,是泡心島上結的水果,我挑著熟透的摘了些回來。”
“水果?泡心島上的?”楊奶奶這才想起來,當初家裡剛包下泡下島的時候,蓮花和強生是摘過些水果回來的,不過那時還沒成熟,又酸又澀的。
“是啊,好多種水果呢,都熟透了,一會兒大家都嘗一嘗。”楊心蘭指著放在門邊的背簍,讓曾伯孃揀能洗的洗了,把需要切的切了,香蕉之類的就先擱著。
這次二伯孃搶著上手了,家裡的活都讓曾嫂子和採菊弟妹搶著幹了,她能伸上手的不多,不然也不會總跑到外面去找活兒了,總不好閑著。
“心蘭姐姐,你不是說要做夜宵嗎?什麼時候做呀?”順著被扯動的衣襟,楊心蘭就看到了可愛的二妞。
“哎呀,我們二妞是不是餓了呀,姐姐馬上就做,很快就好啊,別著急,採菊嬸子,咱們倆來弄泥鰍吧?曾伯孃,螃蟹和蝦都好做,拿加了鹽的水焯一下就行。”
曾伯孃和採菊嬸子馬上行動了起來,一個燒水一個收拾泥鰍,楊心蘭要伸手幫忙處理泥鰍,被大妞和二妞給擠開了。
兩個小姑娘跟她們的媽媽一樣能幹,對於收拾這些魚蝦,楊心蘭確實是甘拜下風的,打小就願意吃這些水産,卻不願意收拾這些有腥味的東西,媽媽就曾經說過她,事兒多、矯情。
想起媽媽,楊心蘭不由得跑了下神,等她把神智拽回來的時候,曾伯孃已經把螃蟹和蝦都焯好了,泥鰍也被採菊嬸子娘仨給收拾利索了。
“把螃蟹和蝦各拿出一些來,咱們做成辣爆和紅燒的,泥鰍也是,做三種口味,清燉、紅燒和辣爆。”
在楊心蘭的指揮下,很快就把夜宵給做好了,因為不是主餐,所以在口味上都做得淡了一些,這樣就可以空嘴享受了。
東西做好,曾伯孃就用幾個小盆分出來,讓人往泡心島上的各個分島上送過去,留在院子裡的自然是大份兒,不住在島上的僱工都要在院子這邊吃。
人多自然熱鬧,一頓夜宵吃得是人聲鼎沸的,所有吃到水産的人,都齊聲誇贊又鮮又香,絕對是人間美味,楊心蘭就堅定了給飯莊菜譜加菜的信心。
整個院子裡,就只剩下楊大槐一個人鬱悶著,因為楊心蘭和衣世良都說,他現在身上有傷,不能吃水産。
雖然斷定了只是骨折,也沒查出內髒的損傷來,但楊心蘭到底是害怕大伯的內髒會因為骨折而有輕微的劃挫傷,半點不敢冒險。
夜宵吃得太多太飽,餐後的水果反而沒有幾個人吃得下了,楊大槐只好拿著水果惡狠狠地咬著,權當這是自已的夜宵了。
對於吃水果,楊心蘭還是很謹慎的,讓想吃的人先少量地嘗一嘗,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了再放量吃。
她這是怕有些人的體質屬於過敏型別的,吃過水産品之後,會和水果裡的維生素起反應,引起不良的後果。
其實大多數的水果都是沒問題的,只要在吃螃蟹的時候,記得不要吃柿子就好,柿子和螃蟹是真相剋,少吃也不行。
楊心蘭囑咐了又囑咐,讓大家以後吃水産品的時候,最好不要混著吃水果,過敏這事兒可大可小,自已不在跟前兒守著,真出了事兒就是個放挺。
好在沒有人起反應,楊心蘭的心也算落到了實處,這才跟大夥兒商量起來,如何把水果運到仁理縣和京城去。
她也想過在水果沒有完全熟透之前,就先摘下來,讓水果在運輸的過程中繼續成熟,以達到青轉熟、不腐爛的目的。
但看著已經熟得八、九不離十的水果,楊心蘭就知道這個想法有點晚了,自已不該忘了水果成熟的時間,以至於現在為難。
再一個辦法就是用冰鎮,以達到保鮮的目的,但到哪兒去弄冰呢,現在這個時代,能儲存到這個季節的冰塊,怕是都要趕上金子貴了,還可能有價無市。
所以只能求助於家裡的這些僱工了,人多力量大,說不準誰的腦子一靈,想到了好主意就有用了呢。
當然,這也只是楊心蘭一廂情願的想法,即便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院子裡都能湊出好幾個諸葛亮來了,到了也沒想出個好辦法。
最後還是楊心蘭自已把辦法想了出來,既然不能保持住水果的新鮮,那就幹脆別賣新鮮的了,也就是說,把水果加工一下,做成果脯或果幹,那就能保持得長久了。
說幹就幹,還剩下不少的水果呢,楊心蘭回想著自已的上輩子,媽媽給自已做果脯和果幹的過程,盡量記得詳細一些,然後讓大家試驗著來。
多虧了媽媽是醫生,總覺得外面做的吃食不幹淨,特別像是這種果脯類的,只有自已親手做的,才敢讓楊心蘭吃。
工藝並不複雜,但很費工夫,不是一日兩日就能成的,楊心蘭把做法留給了二伯孃幾個人,她自已不打算留在屯子裡等著了。
明天早上會有水産品送過來,跟著蔬菜一起運到仁理縣城去,她得跟著回去,把水産品的烹飪方法教給飯莊的後廚,不然這些水産可就白扔了。
把事情都安排完,楊心蘭就去找了奶奶,她想跟老太太談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奶奶帶到京城去,畢竟京城裡的條件好,讓老人家能多享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