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容棠懵懵的,沒反應過來,什麼叫“不用讀了,直接分享”。
老尚拿著她的本子,悠閑地抱臂,意味深長地說道:“既然讀後感是你寫的,那麼現在就算是不看本子也能複述出來吧,那就幹脆別看了,直接上吧。”
容棠站在講臺前足足呆了五秒鐘,底下的同學雖然都是些孩子,但是也都不傻,看出老尚的態度和之前比起來有點兒不對勁。
而容棠,更是不傻,三十歲的人了,要是連這點兒意思都揣摩不出來,她也真是白在社會混那麼多年了。
搞了半天,這是要收拾她啊……
老尚肯定以為這篇讀後感不是她寫的,但是這話他也不直說,而是讓她自己露出原形,等她說不出來,當眾出了醜之後,他再拿她當反面典型來警示全班。
原來他是打了這麼個算盤才把她壓到最後啊,也是,重頭戲不都是安排在最後面麼……
容棠站上講臺,看著下面各種或探究不解或幸災樂禍的眼神,原本她是很打怵這樣的場面的,但是此時,她的心裡除了恐懼,更多的是委屈。
說實話,雖然這篇讀後感是她寫的,但是她現在真的已經記不太多了,因為寫的時候完全是有感而發,沒有經過詞句的雕琢,所以她並沒有留下多少印象,尤其是現在還完全脫離了當時那種情緒,她就更是說不出來了。
這樣的理由並不是不合理,誰也不能保證兩天前寫的文章,隔了兩天之後還能再原原本本地複述出來,但是這樣的理由,她現在不能說,說了就更坐實了老尚的猜想,可是她又實在是想不起來自己讀後感都是怎麼寫的。
容棠站在講臺上,久久一言不發,講臺下已經開始有騷動了,甚至有些人已經開始嗤笑起來,老尚看著表情僵硬的容棠,最終嘆了口氣,正要揮手放她回去的時候,容棠突然開口了。
“在我小的時候,因為家貧而身體弱,九歲才入學。因為家貧體弱,母親曾經想叫我去上學,又怕受到人家的欺負,又因為交不起學費,一直到九歲,我還不識一個字……”
下面頓時有學生鬨笑了起來,這是什麼鬼?還“體弱多病,交不起學費,九歲不識字”的。
然而老尚的臉色卻驟然變了,學生們不知道正常,但是他不會不知道,容棠,她似乎在複述原文!
沒錯!
容棠就是在複述原文,在想不起讀後感,沒有辦法為自己證明的情況下,她只能選擇把原文背出來。
這一篇也是老舍散文中的名篇,但是不曾選入過課本,知名度也遠不如另一篇選入課本的《濟南的冬天》,可她就是唯獨對這一篇印象深刻,隔三差五就拿出來看一遍。看的次數多了,很多段落就自然而然地記住了,雖然不可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但完整流暢地複述出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臺下依然有些調皮的男生在起鬨偷笑,在他們而言,在他們這個年紀而言,他們未必能夠體會這篇文章中的深意,所以他們才會笑得沒心沒肺,但是容棠不在意,她不去看任何人的反應,只是專心地複述著那篇文章,就像動情地在講一個故事一樣。
“沒有他,我或許一輩子沒有讀書的機會,沒有他,我或許想不起幫助別人的快樂與意義,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確相信他的居心和言行是與佛相接近的,我在精神和物質上都受過他的好處,現在我願意相信他真的成了佛,並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領我向善,正象在三十五年前,他拉著我去入私塾那樣!他是宗月大師。”
容棠複述完了最後一個字,臺下已經一片寂靜了,甚至有幾個感情豐富的女生已經開始抽鼻子了,那幾個一開始笑得最厲害的男生也安靜下來,縱然他們不能體會文中的情感,但是他們也覺得,在這樣的氛圍下……真的笑不出來。
“好!!!”
最先打破寂靜的,是一聲洪亮的叫好聲,以及一陣熱烈的鼓掌聲,容棠順著聲音的方向看過去,發現竟然是老尚,然後被帶動著,臺下也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老尚仍然覺得狐疑,以容棠之前的寫作水平是寫不出這篇讀後感的,而且又是選得這麼相對陌生的文章,但是現在,這篇讀後感是不是抄襲的,已經不再重要了,能把原文如此有感情地複述出來已經比任何讀後感更說明問題了。
“容棠剛才複述的這篇文章,你們誰看過?”老尚沒有讓容棠回到座位上,而是讓她在講臺留步。
臺下沉默了一會兒,葉遊希搶答道:“是《老舍散文》。”
“對。”老尚示意他接著往下說,“具體是哪一篇知道嗎?”
這一次葉遊希答不上來了,書是他推薦給容棠的,但是裡面他其實一篇也沒看過。
看學生們都答不上來,老尚直接揭曉了答案,“是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然後又在臺上介紹起了宗月大師的平生,以及對這篇文章一些理解,末了,老尚問她,“容棠你為什麼會選擇這篇文章來寫讀後感呢?”
容棠在臺上被晾了許久,乍一被叫到名字,有點沒反應過來,直接回答了一句“因為喜歡。”
“那麼你為什麼會喜歡這篇文呢?”老尚繼續問。
容棠想了想,“沒有為什麼,就是覺得很感動。可能有些時候我們覺得這個世界並不好,甚至懷疑這個世界,但是看了這篇文章,我覺得宗月大師很偉大,世界上真的有這樣慈悲善良的人,他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一生,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那些閃光美好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還是要相信這個世界的,相信這個世界仍然美好善良的一面居多,畢竟這個世界上曾經有過這麼好的一個人……總之……就是這樣……”說到後面,容棠自己都覺得前後沒有邏輯,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
老尚點點頭,雖然和常規的理解方向不太一樣,但是正像那句名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