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他們沒有雙季稻。”
一個饒糧食消耗,按照現代的飯量來,大概是九十公斤左右。
那麼現在的一畝地,至少可以養活兩個人。
“如果集中收購,培訓農民呢?”
“重點不是技術的培訓,而是品種的改良,”蔡餘蕭笑道:“我們的水稻不僅產量大,還耐旱澇、抗蟲害,單是種我們的稻穀,用他們的技術粗放種植,年產量也可以升到至少八百斤。”
“你覺得……有沒有必要,把江銀和揚州的農民一起拉去培訓?”柳恣不確定道。
“不一定是農民,”蔡餘蕭示意孫賜遞來人口分析表,給他看上面的數字。
揚州城現在的固定人口數,大概在五萬居民左右。
聽種種新政之後,頑固和試圖反抗的已經跑了大半,剩下的都是感覺到了種種好處,想留在這裡混口飯吃的。
“柳鎮,你看這軍隊裡頭,本來是八萬人,現在跑了三萬,還剩下五萬左右。”
能夠透過體質、年齡等種種限制的,恐怕只有一兩萬人。
“而剩下的人,都可以拉去集中管理,培養成新的農民。”
江銀鎮本身的人口組成裡,農民並不多,附近的農田也並不多。
自從十幾年前開始產業轉型之後,在其他城市打工的農民工開始陸續回來,轉型成了新時代的技術工人。
而農產品幾乎都是附近城市的規模化生產商品,大多是冷鏈送過來的。
現在突然回到了古代,整個城鎮裡會種田的人也並不多,需要農經部這邊進行集中的培養。
考慮到儲備糧食的需要,以及規模化生產的各環節人員補充,光是把那些失業的工人拉來可不夠。
——畢竟當初在招募士兵的時候,本城市的大部分壯年男人都被錢凡給捋走了。
等邊境情況穩定下來,透過了異族入侵的壓力測試以後,錢凡才會放人,陸續的讓那些技師工程師回來幫忙,轉而吸收那些揚州本土計程車兵,進行改造和教育。
兩人正在討論著具體的詳情,厲欒那邊忽然悶悶的開了口。
“柳鎮。”
“你有沒有想過,醫療和瘟疫的事情?”
郭棣相比於過去的官老爺身份,似乎更喜歡現在的顧問角色。
一群人圍著他問這問那,還態度溫和,不時送點東西,給足了這老爺子面子。
他上次去完熱電廠之後,還被帶去了冷藏庫,幫忙辨識自己不認識的蔬果種類。
來也是奇怪,這些異邦人雖然口口聲聲自己不是神仙,可是吃的果子都模樣奇異,關鍵是個頭豐碩還汁水飽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要知道自家園子裡種的葡萄,顆粒還酸澀的難以入口,他們的果子不光品類繁多,一樣樣都透著自然的香味。
這一次被請過來的時候,聽聞這些年輕要了解診療方面的事情,他把相熟的郎中喚來,還吩咐僕從帶幾本醫書過來。
“醫生吧,分遊醫和坐醫,”郭棣坐在桌子旁邊侃侃而談,顯然是和眾人都漸漸熟了:“但凡是醫技高超、諳熟古書的,都坐診不行遊。”
柳恣和衛生局局長宋玥坐在旁邊,翻著他們帶來的醫書,頗有些詫異。
這裡的人治病療傷,似乎都是用各色的藥草?
華國的歷史裡,醫學的發展最開始是與宗教結合的,後來伴隨科學認知的逐漸提升,才逐漸從矇昧的治療手段過渡到科學合理的正確治療。
“這個是巫醫麼?”他看著一堆不認識的名詞,好奇道:“把脈?熬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