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笑了,“嘿嘿,媳婦,還是你好。等以後有機會,我帶你去京城玩,給你買身新衣服。”
“你呀,也就會耍嘴皮子。”王秀英不稀罕說他,結婚這麼多年了,她總共才去過兩三回京城,別說新衣服了,鞋子都沒捨得買。這輩子,也就這麼著了。
她就這命,也不想那有的沒的了。
“噠噠噠……”
吃過早飯,李哲駕駛著拖拉機出了大營村,沿京開公路向北行駛,這個時期的京開公路還是雙向兩車道,路面也坑窪不平,開了二十分鐘就進入了DX區。
八十年代的DX區屬於京城遠郊,對於老城區的人來說,他們也屬於‘鄉下人’,跟李哲他們沒太大區別。
過黃村檢查站時,戴大簷帽的同志敲著車斗問:“拉的啥?“
“自家地裡棒子!您瞅這纓子還鮮亮著呢!“李哲遞上蓋紅戳的證明,這是昨天王鐵頭幫他開的。
老李抓了一捧玉米,塞給旁邊的檢查員。
“趕緊走,別堵道兒!“檢查員揮揮手,留下玉米嚐個新鮮。
有驚無險的過了檢查站,李哲徹底鬆了一口氣。
拖拉機經南苑地區進入市區範圍,市內以柏油路為主,路口沒有訊號燈。拖拉機轉入廣渠門內大街,向西直行至崇文門內大街交匯處,據王支書說,這個路線雖然繞遠一些,但可以避開擁堵路段。
瞅見崇文門菜市場的紅磚樓,日頭已經升的老高,老李抹了一把額頭汗水,一直懸著的心終於到了肚子裡。
這一路上,老李感覺眼睛都不夠用了,不光有各式各樣的車輛,還有上班的腳踏車大軍,既激動、又害怕,好在是安全到達了。
崇文門菜市場周邊沒有農用車停車區,李哲將車停在菜市場東側空地。
他跳下車,活動了一下腿腳,開了一路,屁股都顛麻了。
“就這兒?“老李瞅著滿地爛菜葉子,“老二,咱一會在哪賣玉米?”
“你們在這看著,我去管理處問問。”李哲向王鐵頭瞭解過政策,在政府指定的菜市場內銷售自產或批發的農副產品,無需辦理營業執照。
李哲找到菜市場管理辦公室,衝著禿頂的辦事員笑笑,“叔,給安排個臨時攤位唄。”
禿頂男子眼皮都沒抬,“攤位3元,押金一元,管理費五毛。”
李哲拿出錢,又遞給對方兩包不帶濾嘴的荷花煙,“叔,您幫忙找個位置好點的攤位。”
“跟我走吧。”禿頂管理員收了煙,語氣好了些,領著李哲進了菜市場南門,指著一塊犄角旮旯,“就這了。”
說是攤位,其實連個門板都沒有,就是一塊空地,位置也不咋好,“叔,能換個敞亮點的地不?”
禿頂管理員攤攤手,“誰讓你們來晚了,我要讓其他人跟你換地,人家不得揍你。”
李哲看了看四周,確實沒空地,“成,就這吧。”
李哲跟父親兩人會和,將拖拉機直接開到臨時攤位附近。
“就這旮沓值3元?”老李覺得有些肉疼,加上租借拖拉機的20元,已經花了二十好幾了,能頂村裡人近一個月的收入了。
完了,今天肯定要賠了,原本來京城的歡喜勁也沒了。
現在是上午九點多,市場上買菜的人不少,多是上了年紀的婦女。
李哲沒理會父親的多愁善感,將尿素袋子裡的玉米倒出來,撥開玉米皮,說道,“柱子,把灶臺搬下來煮玉米。”
“好嘞。”
說是灶臺,其實就是個鐵架子,上面架一口鍋,添柴、點火、燒水、煮玉米。
“咕嘟咕嘟……”
水開後,又煮了幾分鐘,玉米的香味從鍋裡飄出來,隔著老遠就能聞到。
李哲扯開嗓子,“瞧一瞧,看一看,新摘的嫩玉米,不好吃不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