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後面才知道,陳越寧為了保密,連導演都沒告訴。他只是含糊地說,他有一個朋友要過來。
節目組還以為是什麼不紅的演員,打聲招呼就能叫來的那種,所以一開始的食宿安排都不是很重視,直到淩穗歲團隊過來對接,可把藝統嚇得夠嗆。
陳越寧當然是故意的,他這人雙標得很。他帶淩穗歲來薅平臺製作短片的羊毛可以,但平臺想大蹭特蹭,用淩穗歲的名字去吸引招商,從第一期宣傳到最後一期,那就不行。
他還很正義地反問:“難道不是淩穗歲,而是別人,你們就會區別對待嗎?”
這句話堵住了節目組的嘴,就算這是眾所周知、私底下大家都這麼來的事情,也不可能拿到臺面上說。
想到這個,淩穗歲就有點想笑。
她知道陳越寧肯定是故意的——為了保住自己看好的演員,不讓好苗子被皇族淘汰,他前兩階段可沒少和節目組幹架,就差擼起袖子直接動手了。
他和淩穗歲說,幸好他邀請她第三階段再來,她就不用受前面的氣了。
淩穗歲當時就想說,要是她之前就來了,這節目能不能錄到第三階段都是未知數。畢竟她已經三十多歲,沒有年輕時脾氣那麼好,要考慮的事情也沒那麼多了。
好在,陳越寧這組的結果是好的。
他選的演員都很年輕,最小的十六歲。陳越寧私底下吐槽,手把手教他們的時候,才知道當年電影學院的老師們有多辛苦。
電視正在播放,淩穗歲看完選手們的即興展示後,把他這句話說了出來,並毫不客氣地懟他:“真要對比學生水平,老師當年可比你現在辛苦多了。”
螢幕內全場都在笑,彈幕也在笑,這是很好的節目效果。
淩穗歲也跟著笑了笑。她低頭吃了口蛋糕,覺得5寸還是有點太大了,也許她明天的早餐還得吃這個。
在綜藝裡,幾個年輕人看向她時的眼神期待又熱烈。淩穗歲作證,這不是他們在鏡頭前演出來的節目效果,即使沒戴麥,沒人拍攝,他們也這樣。
淩穗歲還開玩笑般問過陳越寧,問他是怎麼和這些孩子宣傳的?她感覺自己像是行走的唐僧肉,他們只要和她合作,就能長生不老。
陳越寧當時哼了聲,說這還需要他宣傳嗎?對他們來說,能和淩穗歲這種不定這輩子也就一次。
雖然他的語氣有誇張成分,但從現實角度來說,還真是這樣。
往後幾年,淩穗歲都是和迪蘭德深度合作,玄幻宇宙內地網友對功夫大師及後續系列片ip的稱呼)還有好幾部待拍待映電影,至於她之後還會不會回內地拍戲,誰都說不準。
淩穗歲和團隊知道她不會輕易退休,但別人不知道啊。很多獎項履歷還不如她的大花,可是早早就隱退享受生活,或者像唐冰這樣轉幕後,不再出現在臺前了。
這些正面的,側面的贊美和追捧,也沒有讓淩穗歲覺得更快樂。
她不禁反思自己,是她太貪心,想要的東西太多了嗎?應該也沒有吧。如果是貪欲,但她現在並沒有特別想要的東西啊。
淩穗歲看了眼手機,她的訊息列表裡全是紅點,不知道累積了多少條還沒檢視和回複的生日祝福。
由於數量太多,而且紅點還在不斷增加,她的強迫症都有點破罐破摔,不急著發作了。
很多人愛她,淩穗歲知道這件事。這份愛不一定非常純粹,或許是有條件的,摻雜了其它東西的,但淩穗歲並不苛求。
畢竟她對自己的每個親朋好友,也談不上無條件的愛,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這樣嘛。
在她機械吃蛋糕的動作中,她忽然發自內心的,再次深刻理解了沈蕙對極限運動的熱愛。
……嘖,難道她要找到另一個“淩穗歲”,讓她來當大明星,自己從群演開始打拼嗎?
淩穗歲將這個荒謬的想法從腦海裡叉掉,她知道自己為什麼受沈蕙影響最深。
因為在她扮演過的所有角色裡,沈蕙是她臨場發揮度最高的。
就如同她教選手們怎麼演瘋子那樣,沈蕙的三觀也不能用正常邏輯去代入,她的性格決定了她的行為具有高度隨機性。因為在她的視角裡,她承擔得起所有肆意而為的後果。
瘋子怎麼演?如果你知道每個表情,每個動作該怎麼演,你給這個角色設計了敘事完整、邏輯清晰的臺詞,那演出來的就不是瘋子。
淩穗歲就抱著這樣的心態去演劇本前期的沈蕙。她現在回憶起來,嘴角會忍不住上揚,心情也跟著變得很愉悅。
這是她在三十二歲生日的今天,認為自己最接近快樂的時刻。
她果然,命中註定就是要當好演員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