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她的策略有問題,而是特勤局裡有內鬼。本來要上飛機的李茉解決了身邊妖怪假冒的特工b,趕往特勤局調查出來的妖怪窩點,在這些調查員團滅之前力挽狂瀾,搗毀窩點。
新版的劇情梗概差不多就是這樣,後續可能還會調整,但也只是在具體的情節上進行最佳化,大框架的情緒轉折不會再變。
總編劇客氣地問了淩穗歲的想法,淩穗歲微笑,表示自己對這個框架沒什麼意見。
她相信這些經驗豐富的編劇們在商業片的敘事節奏上比她專業多了。她來參加會議是為了多聽他們的想法,如果要發言,那隻會在她有信心的部分。
她問:“比起我最開始收到的劇本,好像這版的懸疑推理線被砍掉很多?”
是的,總編劇向她解釋,他們一開始想做個超英+推理的專案,爭取把這兩個元素結合在一起,給觀眾更多新體驗。李茉發現問題是妖怪,以及推理出誰是內鬼的過程,其實可以更複雜一點。
淩穗歲之前收到的是劇本大綱,他們確實按照大綱寫了這一版故事,但結合的效果並不好。修改過三次後,迪蘭德那邊就徹底否決了。
原來負責寫推理線的編劇,今天都不在會議上。他們的線被砍掉,自然爭取不到這方面的話語權,畢竟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行業精英。
淩穗歲也覺得搞融合的效果未必是1+1>2,還有可能兩頭都不沾。她對推理線的興趣不大,因此也沒有什麼特別遺憾的心情。
不過,她倒是不介意拍一部懸疑推理片——如果有好劇本的話。
淩穗歲繼續聽他們討論劇本,餘光看了眼手機螢幕。沒有新訊息。
坐在她旁邊的編劇露出瞭然的表情,她知道淩穗歲在等什麼。這會伯班克的時間是上午,但柏林的時間是晚上,這會電影節的頒獎禮應該開始了吧?
瞭解過頒獎流程的都知道,越晚得知訊息,可能意味著訊息越好,畢竟大獎都要留到最後;但要是訊息遲遲不來,就該讓人擔心到底有沒有了。
淩穗歲已經聽到他們在討論電影的情節,具體到臺詞和表情的那種。她認真地聽著,偶爾會給點意見,但她從來不會當面駁斥他人,即使是不同看法,她的語氣也很委婉。
這無疑讓眾編劇鬆了口氣。總有人說淩穗歲很難聊,現在看來也就那樣吧,她不是挺好說話的嗎?
但這種慶幸沒有持續太久,因為淩穗歲只是情商高,說的話讓人感覺很舒服,但不代表她會在內容上輕易讓步。
這麼說吧,如果淩穗歲的固執是錯的,編劇們得又有道理,至少有所根據,編劇們就不得不瘋狂運轉大腦,要麼被她說服,要麼把她說服。
——這兩件事發生的機率都不高,最常見的情況是先記錄下來,之後再討論。
天哪,同行說得沒錯,她確實很難聊!而他們每次聊完,又都是在給她喂經驗值,下次見面的她肯定會更難搞。
但要是問編劇們,想不想和這麼難聊的演員合作呢……這就讓他們糾結萬分,咬牙切齒,又愛又恨了。
別人問起,是肯定要勸退的,問到自己,這個頭怎麼就自動點了呢?
淩穗歲聊到興起,都沒顧上看手機訊息了。還是某個網速快的編劇收到新聞推送,在淩穗歲即將開啟下一輪發言時恭喜她。
“林賽,你主演的作品獲得金熊獎了!恭喜你!”
這句話就像是在討論會議按下暫停鍵,編劇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向淩穗歲表示祝賀。
金熊獎可是柏林電影節的最高獎項,設身處地一下,《嫁不出去的姐姐》能獲此殊榮,任何一個主創聽到都會很開心。
淩穗歲也開啟手機,她在微博上看到了舉著獎杯流淚的嚴思菱,她已經上臺領獎了。考慮到這類新聞推送的即時性,估計嚴思菱這會還在唸獲獎感言呢。
她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笑容都輕快了幾分。
“謝謝大家。”淩穗歲向眾人道謝,“那我們接著討論李茉的這句臺詞,我認為……”
編劇們:……
她真是好強的情緒管理能力,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