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這個男配也挺眼熟的,但淩穗歲想了很久,都沒在腦海中檢索到自己和他的交集。
淩穗歲去搜他的名字,這個叫程景源的演員倒是出道蠻久的,但他的演藝經歷和她也不沾邊啊,真是奇怪。
她盯著他百科上的公式照看了一會,腦子裡突然閃過一道光。
她覺得眼熟,不是見過他本人,而是見過另一張和他很相似的臉……
在老家,郝萱的女兒,琴琴。
淩穗歲盯著手機螢幕看著有點久,助理過來給她送咖啡時,很自然地瞄到一眼。
“歲姐對他有興趣嗎?”助理還以為這是淩穗歲挖掘的哪個男演員。
“沒有。”淩穗歲將這個頁面關掉,“就隨便看看。”
淩穗歲相信,如果郝萱需要找到這個人,那她肯定會向自己尋求幫助,至少也會旁敲側擊地打聽一番。既然她沒有這方面的表示,淩穗歲就當做什麼都不知道了。
如果郝萱需要,她會幫忙,但她不會預設把女性代入到“被拋棄”的處境,更不會出於“好心”,擅自替她做決定。
淩穗歲很快就將這件事拋之腦後,正在拍攝的《功夫大師》和即將上映的《屠龍者》才是她應該關心的。
前者的拍攝按計劃順利推進,淩穗歲這陣子的工作地點轉移到了棚內。雖然特效多了,對打戲的動作難度要求變低了,但不意味她的工作強度也會跟著變低——同一個施法手勢拍幾十遍是什麼體驗,誰嘗試誰知道。
對於後者,淩穗歲覺得自己能做的都做完了,剩下的交給觀眾來決定吧。
她是這麼想的,沃納那邊也覺得淩穗歲在宣傳工作上真的非常配合了,她甚至還提供了超好用的點子,而且這個特效在華國網際網路的熱度比他們預期得還要高,流行時間也更久。
淩穗歲倒是感到意外,她覺得這玩意能堅持到兩日拋就很厲害了,很可能流量爆發期就那一天,甚至幾個小時,說它流行了好幾天?真的假的?
——真的,而且背後的原因還很抽象。
在變龍三事特效席捲網際網路,且眾多明星紛紛參與後,有好事者根據明星們的特效影片點贊、轉發等資料,從高到低拉了個人氣表格。
不得不說,這對一生愛拉小表格的內娛追星er來說,實在是再普遍不過的操作。但問題是,這個“淩榜”的資料,含金量有點過高了。
它精準地控制了很多變數,包括但不限於影片內容、發布時間、話題熱度,簡直是給內娛眾多明星來了個非常直觀的橫向人氣比較。
這種轉贊評的資料對比,可沒有角色濾鏡和特定事件加成,大家都站在了同一條內容起跑線上。平時愛吹“豆帝”、“豆後”的那幾位明星,在這張表格裡都有點現原形了。
於是這場架就這麼撕起來了——排名高且壓對家的粉絲到處傳播表格,被壓的粉絲則大力否認表格可信度,憑什麼一條影片定生死,有沒有可能我家在豆子上限流了呢?
因為粉絲吵得很兇,無形中就給變龍三事特效續了一波熱度,吸引了很多之前可能錯過這波流行的使用者參與嘗試,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保持8g沖浪速度,實時跟上每個熱點的。
而這波吵架甚至還沒完,一開始是為了轉贊評資料排名吵,後來有個男演員粉絲的資料實在打不過對家,又不想輸得丟人,就扯出了另一面大旗。
——我擔和淩穗歲合作過,必然是淩穗歲親自邀請給電影做宣傳的。你家一個蹭熱度的,認識淩穗歲嗎?有她聯系方式嗎?人家秋雅結婚,你們在這又唱又跳的!
這套話術一經啟用,盡管有不少質疑的聲音,還是被很多家粉絲複制模仿。一時之間,大家都開始擺出自擔和淩穗歲有過交集的經歷,並強調肯定是她親自邀請錄影片。在這一點上,對家就已經輸得很徹底,不要再做無謂的掙紮了!
淩穗歲:……
啊?她真的請了這麼多人嗎,她怎麼不知道啊撓頭)
作者有話說:
粉絲:我家是淩穗歲親自邀請宣傳的,是嫡朋友,把你們這些庶同行通通發賣尖叫——)